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中后期,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敲开中国的大门,西方物质生产方式及西方文化随之传入我国,清政府逐渐意识到旧有制度的弊端后实施各项改革措施以挽救困局。在教育领域,清政府通过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新学制等措施开展教育改革,而那些享有科举或官学出身,且具备功名、职衔的离任、退职官员或寄居乡野有名望地位者,即士绅,又称为绅士,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清末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在晚清教育变革中,直隶省的新教育改革实践十分活跃。士绅阶层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晚清直隶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在直隶省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晚清士绅阶层在直隶省的新教育活动为主线,从士绅群体的视角考察直隶省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近代化历程,揭示晚清士绅在直隶省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活动及贡献,以期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对直隶士绅严修新式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刻画晚清士绅与直隶教育近代化的宏观与微观图景,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在科举制度废除、西学传播及清政府兴学政策引导的影响下,晚清士绅阶层逐渐分化与转型,或主动或被动投身到直隶省的新式教育活动中。他们通过捐献学堂经费、创办新式学堂、改革传统教育机构、担任新式学堂教习等方式推动直隶省各级各类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对晚清直隶的近代教育变革及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在士绅阶层的大力推动下,西方新式教育思想在直隶得到广泛传播,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直隶省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得以初步建立,教育近代化的步伐走在了全国及时代的前列。同时,晚清士绅在直隶省的新式教育活动促进了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这些新式人才广泛参与地方事务,推动了直隶社会的改革与进步。此外,晚清直隶省在各级各类学堂中设有国文、修身及读经等课程,确保了学生在学习西方新教育理论与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够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兼顾了西方新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的融合。这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启迪:教育现代化应当在吸收西方教育方法、思想与制度的同时,合理继承与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推动儒学、经学等教育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新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