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医疗事业作为国家的一项基础事业,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与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都息息相关的产业。虽然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医疗体系已基本健全,社区及农村的医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医疗行业也取得了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但是,其固有及新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这其中既有医疗设施的投资建设问题,又有医疗保险的融资问题。因此,对公共医疗的投资和发展仍然要不遗余力。从公共医疗作为基础设施的根本属性出发,它本身就具有了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收益小(甚至没有)等与生俱来的特性。单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大型综合医院和医疗科研机构都是由政府负责投资修建和运营管理的。因此在公共医疗服务的供求方面就出现了较大的失衡。这种失衡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首先,对于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这其中既有医疗设施相对短缺的问题,又有医疗保险不完善的问题。其次,就城市居民来说,虽然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覆盖,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度大,服务不及时等问题仍比较严重。另外,去被人们定义为“好医院”的医疗机构享受更高级别的医疗服务仍然是奢侈的,这类医疗机构也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因此,无论是最基本的医疗机构,还是较高级别的医疗机构,都需要大量扩展,以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要想进一步扩大公共医疗的覆盖面,完善公共医疗事业,单靠政府的一己之力已远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寻求新的项目融资模式以便能够解决资金不足和低效率这两大“顽疾”。PPP模式作为项目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PPP是指通过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引进私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既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又能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参与各方的利益和共赢。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PPP模式的内在涵义、运作模式及成功运作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等,旨在找到适合于我国公共医疗项目建设的新型融资模式。论文首先从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其特有的优势,并根据我国当前公共医疗的现状,剖析我国公共医疗存在的问题,由此判断PPP模式适用于我国公共医疗建设。接着对PPP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结构形式进行剖析,并阐述了BOT、PFI两种典型的PPP模式。作为融资重要资金来源的民间资本,在文章第三章我们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结合前面几章的理论分析,提出在我国的公共医疗项目建设中选取怎样的PPP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流程,包括资金结构设计及资金来源渠道、价格管理、运营管理、风险设置等。最后就我国如何成功进行公共医疗项目的融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在文章的第六章进行总结,阐述了本文的最终结论和不足之处。本文不仅是对PPP项目融资理论研究的又一补充,同时也为公共医疗建设中的决策者在确定项目是否采用PPP融资模式及如何确立最合适的方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