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南—利津地区沙三下及沙四段储层评价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储层的产能出发,用地质、测井、动态资料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正确的地质模型为指导,对已有探井的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分析控制储层质量的地质因素,从而指出优良产能贡献的层段和可能的有利储集区。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在岩心、岩石薄片研究及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和区域沉积背景资料,认识了本区沙三下和沙四段沉积具明显的水下重力流特征,综合分析确定为近源陡岸水下扇浊积体的沉积体系。并根据沉积物的垂向序列和平面分布状况,划分了沉积相,沉积亚相,以及砂体微相。 2.详细阐明了各种沉积亚相及砂体微相的沉积物和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并划分了基干井的沉积相、亚相和砂体微相。从而总结了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和平面展布。为储层的预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3.根据泥岩粘土矿物的演化,砂岩经历的成岩变化以及烃源岩内有机质的成熟特征重建了砂岩的成岩史以及储集空间演化的半定量模式。研究表明,沙三下和沙四段砂岩次生孔隙占有了较重要的地位,而次生孔隙的好坏直接与原始孔隙的发育程度有关。 4.由于渗透率是决定产能的关键参数,本文将渗透率独立于孔隙度来进行研究,提高了渗透率解释的精度。为储层分类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精度较高的重要参数。 5.按照以渗透率为基础的储层分类标准,用地质法以及测试成果从产能的角度对进行了精细的储层划分和评价。结论是,本区沙三下—沙四段储层属低—中等孔、渗储层,但也不乏高渗层段的存在。 6.沉积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基本因素。砂、砾岩的的结构是决定储层质量的直接变量。内扇和中扇的水道粗粒砂岩和砾岩以及中扇辫状水道和辫状次级水道的中—细砂岩可以形成好的储层,泥质砂岩和钙质砂岩最差,或为非储层。 7.沙三下段中与断层有关的湖底扇和孤立的浊积砂体,虽然砂岩细,砂层薄,但由于沙三下段砂体包裹在有机质丰富的暗色泥岩中,具有良好的次生孔隙的发育条件以及圈闭条件,可望成为成藏的有利场所。而沙四段的最好储层发育在中扇范围内的辫状水道和次级辫状水道砂体中。 总之,本研究立足于当代储层评价和预测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起点高,基础资料扎实,信息量丰富,取得的参数和认识成果可望有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从综合分析垦西地区构造演化史、沉积演化史、有机地化及成藏动力学系统出发,对垦西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垦西地区油气成藏构造要素进行了综合地研究评价,阐述了其沉积
磨削强化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加工工艺,不仅将磨削中的磨削热作为积极因素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而且省去了热处理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前后的清洗和运输等工艺,缩短了生产线、提高了
随着计算机、网络、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机器人所面
该研究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合成高性能TiC-AlO/Fe复合材料的新途径,以天然矿物钛铁矿(FeTiO)、铝粉和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原位铝热碳热还原法,合成TiC-AlO/F
该文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1)简单介绍塔里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史及台盆区海相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而简单介绍了圈闭地质综合评价基本地质模型、目前常
2002年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带来了电力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也使我国水电站的体制环境、市场需求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水电站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成为制约水电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更新水电站设备管理理念,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市场需求的设备管理模式是水电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把全员生产保全(TPM)理论和水电站设备管理相结合,对中小型水电站设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光电子技术的推动,印刷技术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印刷行业正由传统印刷走向如PDF/JDF的标准作业流程,整个过程更加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
汾渭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地裂缝和地震活动带,随着近几年地裂缝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地裂缝的发育规律、活动特征、成因机理以及工程防治措施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实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影响被加工工件尺寸精度的一个直接原因,工件的最终加工精度是由机床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移误差决定的。现在误差补偿主要是从软件的角度出发,但是这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误差问题。我国机床精度受到制约也就是工作母机精度落后,所以从硬件去补偿研究其误差是很有必要的。随着Tb-Dy-Fe为代表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功能材料广泛发展,它具有磁致伸缩大、响应速度快、磁-机械耦合系数大、磁滞小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