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南半岛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大国博弈战略的推进,逐步成为国际性战略博弈的热点地区。而中南半岛五国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是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国家,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依据其首字母称为“CLMV国家”,CLMV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处于“木桶原理”中的木桶短板区域,与东盟其他国家存在经济发展差距,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首先需要扩大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通过贸易增长、提升经贸发展水平实现。通过现状分析发现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额处于增长态势,而通过贸易额、IFDI、游客量及REI指数等相关指标水平测度中南半岛国家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参与程度发现近年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南半岛国家经贸发展的推进力度不太显著。那么,中南半岛国家近年来的经贸发展是否主要源于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经贸合作的推进呢?因此,通过中南半岛国家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增长主要源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还是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最终实证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国家2000年至2008年的货物贸易增长主要源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而2009年至2017年的货物贸易增长主要源于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经贸合作的推动。采用货物贸易边境效应测度区域经贸合作程度成为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也是本文要借鉴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基于中南半岛五国作为一个区域,将中南半岛五国间的贸易视为境内贸易,将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进行的贸易视为跨境贸易,并且采用与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合作量比较大的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作为参照国,测度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整合其2000年至2017年的货物贸易边境效应值的逐年变化趋势,分析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增长主要源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抑或是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经贸合作的推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要点之一,以试探我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贸合作潜力。另外,中南半岛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制度差异大,而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制度差异大,两者情况相似,因此,做好对中南半岛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的研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首先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国内外学者有关边境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边境效应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接着,主要通过中南半岛国家间的货物贸易额、货物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及贸易商品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其货物贸易发展现状;通过贸易、投资、游客量三方面指标测度中南半岛国家参与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程度;然后,进行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实证分析,采用贸易引力模型,测度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评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且进一步引申分析;接着,进行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的因素分析,结合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发展的实际现状,从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结论与启示,对前面章节进行总结,进而启示中国如何加强与中南半岛国家的货物贸易合作。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第一,边境效应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会不断减弱,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在提升,但东盟与区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经贸联系也在增强;第二,中南半岛国家间甚至与东盟整个区域贸易商品结构的趋同性是致使中南半岛国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中南半岛国家货物贸易边境效应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东盟区域外国家的贸易合作依赖性增强,使得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的货物贸易边境效应减弱;第四,东盟在加快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加快推进与东盟区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合作程度逐步加深,无形中也使中南半岛国家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的货物贸易边境效应减弱;第五,近几年,中南半岛国家经贸增长主要依靠与东盟区域外国家经济合作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作为距离中南半岛国家最近的东盟区域外的新兴经济发展大国,理应抓住此次经济合作机遇,通过保持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的适度增长、加强双边政治互信、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优化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加强边境贸易、精简贸易审批程序和加强产品交流与宣传等方面举措,加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发展共赢,这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