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率中居第六位。外科手术常作为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颈、胸、腹三野淋巴清扫术作为常用术式之一,由于其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良好的局控率和预后,近些年来在亚洲国家逐步推广。与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术相比,三野淋巴清扫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在手术量较大的医疗中心,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虽可控制在易接受的水平,但其中最典型和最危险的吻合口瘘却不容忽视。患者一旦发生吻合口瘘,需长期的治疗和恢复,不仅显著降低术后生活质量,而且易并发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术中消化道重建常规行颈部吻合,可能是诱发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本研究介绍将胸内吻合应用于三野淋巴清扫术中的初步经验,以验证其临床价值。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总共实施了214例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术,在其中的33例患者行胃-食管胸腔顶部吻合,余181例常规行颈部吻合。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这些患者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以常规及配对的统计方法分别加以分析。结果发现三野手术中行改良的胸内吻合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传统颈部吻合组显著降低(1/33,3.03%VS37/181,20.44%, p=0.016);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1(8-76) vs14(4-128) days, p=0.001]。中位随访26个月后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无差异(p=0.868)。胸内吻合组患者与颈部吻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既往史、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为减少回顾性研究的患者入组的选择性偏倚,本研究运用了倾向性评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吻合口瘘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予以配对,结果仍显示胸内吻合可降低三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HR=0.098,95%CI=0.011-0.833,p=0.033),并且未影响患者的短期预后(p=0.472)。还发现仅存在于颈部吻合的手工吻合方式可显著降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HR=0.431,95%CI=0.187-0.989,P=0.047)。吻合位置和吻合方式均是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我们首次在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术中运用胸内吻合术,该研究证实此改良方法显著降低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且未对患者术后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当吻合位置在颈部时,手工吻合方式是较好的选择。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预后较差,近些年来一直未在新的治疗方向上有突破性的进展。肿瘤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食管癌发病与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烟酒史等因素相关,且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较少有研究提及基因变异和病毒感染对食管鳞癌的影响。此研究分析食管癌组织中常见癌基因的突变、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互关系,以揭示这些因素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12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GFR、KRAS、 PIK3CA及PTEN基因的外显子在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情况,运用与HPV DNA互补基因组探针,检测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13种高危亚型HPV。结合这12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中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未发现食管鳞癌中存在EGFR和KRAS的有义突变,PIK3CA在7例患者(5.8%)中存在点突变,常见突变位点为E542K,E545K,H1047R(L。20例(16.7%)组织中存在PTEN基因点突变,常见突变位点为I224M, R234W, F341V,无缺失、插入等移码突变。53例(44.2%)肿瘤组织中检测到HPV质粒,其中16亚型最为常见;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中的HPV感染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本研究认为EGFR和KRAS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突变率极低,提示TKI等分子靶向药物对食管鳞癌患者疗效有限;PIK3CA基因突变的存在提示针对PIK3CA-AKT通路的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会在食管鳞癌患者中起作用;HPV在食管鳞癌中感染率较高,且与肿瘤低分化相关,提示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