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旧称奉养父母的准则。在中国传统社会,反映亲子伦理关系以及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孝道”,被认为是儒家伦理道德之首,是几千年来为社会普遍宣扬、奉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然而,中国传统孝道一直是历史学、文献学、哲学研究的课题。过去很少有人从行为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对孝道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验性的研究才开始出现在心理学的有关文献中,而目前我国大陆对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大陆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修订的传统孝道态度问卷、亲子冲突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对891名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城乡青少年的传统孝道态度以及传统孝道态度与其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通过访谈法试图考察青少年对孝的理解以及传统孝道的社会适宜性问题。最后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青少年对传统孝道四个方面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对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而对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最低。 2、非独生青少年对抑己顺亲、荣亲留后、随侍奉养三个方面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独生青少年;初三青少年对荣亲留后、抑己顺亲的赞同程度显著地高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就整个传统孝道而言,青少年的赞同程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然而,男青少年对荣亲留后、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极其显著地高于女青少年,女青少年对抑己顺亲的赞同程度极其显著地高于男青少年;农村青少年在总体上以及对抑己顺亲、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显著或极其显著地高于城市青少年,而在随侍奉养和敬爱祭念两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 3、父母对传统孝道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青少年,特别表现在荣亲留后、抑己顺亲、敬爱祭念三个方面,而青少年对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显著高于父母。 4、农村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合度显著高于城市青少年,女青少年的亲子亲合显著高于男青少年,而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合不存在显著的独生╱非独生以及年级因素的主效应;城市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强度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男青少年与 父母的冲突强度高于女青少年,独生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强度显著高于非独生青 少年,初三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强度显著高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而高中三个年级 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二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次数显著地低于其他三个年 级,而其他三个年级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冲突 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5、青少年对随持奉养、抑己顺亲、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与亲子亲合存在极 其显著的正相关,与亲子冲突的强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亲子冲突的次数只与 抑己顺亲、敬爱祭念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敬爱祭 念、抑己顺亲、随侍奉养对亲子亲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对敬爱祭念、随 侍奉养、抑己顺亲的赞同程度越高,其与父母的亲合度就越高:抑己顺亲对亲子 冲突的强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对抑己顺亲的赞同程度越高,其亲子冲突 的强度越低:敬爱祭念对亲子冲突的次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对敬爱祭念 的赞同程度越高,其亲子冲突的次数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