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即人们相互之间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离不开的手段。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起着传播文化的功能,是文化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日语语言文化特征中,众多的日语研究者从日语的特点、习惯就日语的特征提出了很多说法,比如:“耻感文化”“以心传心的文化”“心的文化”“内外有别的文化”等等。其中,决定和规范日本人的思维、行为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的依然是“内外有别”的语言文化意识。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对理解日本人的精神构造、社会构造及语言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内外有别”的语言文化的充分理解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减少摩擦,在与日本人的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看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外有别的语言表达,以加深对内与外有别的语言表达的充分理解。本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本论文的动机、意义。第二部分是先行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立场。通过总结中日两国关于“日语语言文化中内与外的语言表达”的先行研究,笔者发现从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笔者试着从这一理论入手来分析一下。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认知语言学从人的认知本能和认知规律出发,以范畴化、认知模式、视点、概念等为基础来说明语言现象的。其相关理论对我们认识日语的本质,正确地理解、分析和使用日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视角。第四部分是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首先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次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了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日语表达。①认知视点与被动句、指示词和人称代词。视点即观察问题的角度。一个人的立场、思维方式及不同的空间参照点都会导致视点的变化。由于视点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一部分从认知的视点出发分析了被动句、指示词和人称代词。②范畴与敬语表现。所谓范畴就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共性特征的概括。比如:这个物品能用否,这种行为正确否等的进行判断,即对某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一范畴的认知判断。而敬语就是以判断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上下、亲疏等是否属于内外这一范畴来使用的。③对人认知与授受关系句。日语的授受动词可分为三组。在授受动词句中,授受动词是根据对对方的认知判断而来使用哪种授受动词的,即说话者对授予者及接受者与自己关系的认知。④状况认知和假定句。日语中的假定句主要有四种类型。体现内与外意识的假定句在判断给出的状况之后而选择使用哪种类型的假定句。第五部分是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意识表现。这一部分从真心话和场面话、情面和人情、娇宠和顾忌、表与里及集团性这五个方面体现了日本人内与外的意识并揭示了日语语言文化内外有别的特征。第六部分是内与外意识的形成原因。这一部分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地理环境的影响、稻作文化、传统的家制度、锁国政策及和以为贵的精神的影响这六个方面来阐述的。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从内与外来看中日两国在对人关系上的对比研究很有意义。综观全文,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日语语言文化中的内与外的语言表达进行了分析。但由于能力有限,本文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指正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