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春我国北方首次爆发雾霾以来,多地天气也陆续遭遇雾霾的袭击。就在两会召开之前,《穹顶之下》再次将雾霾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拉回公众视野。雾霾天气不仅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给大气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破坏,遇严重的雾霾天时甚至已经影响邻近国家,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且影响社会安定。雾霾的成分主要就是PM2.5,而汽车的尾气排放物就是PM2.5“贡献者”之一,并且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这种污染态势方兴未艾,通过微博、电视新闻,“雾霾”、“汽车尾气污染”这种关键词已经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可见,我国城市已经呈现出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态势,所以找到合理有效的防治汽车尾气污染措施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治理尾气污染的工作不仅需要各种方法相互配合,还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因此,要想让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成效,法律手段是最应该考虑和采用的手段。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权理论、以及汽车尾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大气污染状况考虑,防治汽车污染已经是不可懈怠的规划和工作。本文剖析我国汽车尾气污染在防治过程中法律机制的薄弱环节,参考他国预防和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经验做法,提出了完善我国防治工作中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我国在防治尾气污染工作中的立法不完善、排放标准以及燃油标准方面的诸多因素,加之现行管理体制和已实施的法律制度也是在防治汽车尾气污染过程中不能取得很好成效的制约条件。本文站在法学和社会学角度,结合本国国情,借鉴美国、日本在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提出从责任分配角度对各个主体和环节进行法律控制的建议。并且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低碳交通的战略规划来保证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