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也称Wilms’Tumor,是常见的儿童肾脏胚胎性混合肿瘤。肾母细胞肿瘤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约占小儿实体瘤的6%,小儿肾脏实体肿瘤的95%,最常见于5岁之前,发病率约万分之一。肾母细胞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早,常常转移至肺、肝脏等。随着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技术的联合应用,使患儿的生存率大幅提高,但易于浸润、转移仍是治疗难点。通过对抑癌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的识别分析,准确临床分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减少不合理治疗的毒副作用。P27kip1是Polyak等在1994年发现的热稳定蛋白,目前认为主要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有关P27基因与肾母细胞瘤发生关系的报道较少,P27表达于细胞核,通过抑制CDK或CDK-cyclin复合物活性,抑制细胞G1期到S期的转化,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P27kip1蛋白低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分化程度、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等肿瘤分期及分级密切相关。1995年,Dong等从人前列腺癌中克隆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其结构为一种细胞膜糖蛋白,通过影响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信号的传导参与调节细胞增生。目前发现KAI1的表达与转移潜能负相关,在多种肿瘤转移过程发挥抑制作用。KAI1是肾母细胞瘤的转移抑制相关基因,与肾母细胞瘤的转移能力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肾母细胞瘤的检查技术主要包括:X线平片、静脉肾盂排泄造影、螺旋CT、B超、MRI等。SCT诊断价值高,具有高的密度分辨率,不但可以确定病变位置、形态,且还能准确测量病变大小及密度值,显示肿瘤的包膜完整程度与浸润深度、邻近器官、淋巴结、血管受累情况及远处器官转移。利用后处理进行多平面、多角度重建,可提高肾母细胞瘤的诊断、术前分期评价的准确性,为手术方式选择、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患儿术后生存率提供帮助。将肾母细胞瘤的SCT征象与肿瘤分期、P27kip1、KAI1基因表达联合分析,评价病变浸润程度、肿瘤分期分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可信的指导。材料方法收集2006.01-2010.08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郑大一附院和三附院的肾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0例和瘤旁组织10例,术前均行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男17例,女13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3.5±0.78岁。SCT征象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邻近结构受侵分别11例和9例;SCT征象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分别7例和9例,有2例肺部转移。患儿术前未行化疗和放疗,将标本在10%中性缓冲液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常规采用石蜡包埋,以4μm连续切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盲法由两位病理学医师明确诊断。依靠术中情况及病理诊断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5)标准判定病理分期,诊断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11例及Ⅳ期2例。依据上述标准,SCT珍断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石蜡切片P27kip1、KAI1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检验水准a=0.05。结果1.SCT诊断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组,P27kip1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肾母细胞瘤SCT诊断Ⅰ+Ⅱ期19例,P27kip1阳性表达16例;Ⅲ+Ⅳ期11例,P27kip1阳性表达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AI1阳性表达分别为12例、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CT诊断邻近结构侵犯、无邻近结构侵犯,P27kip1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0例肾母细胞瘤,P27kip1阳性表达20例,KAI1阳性表达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母细胞瘤SCT征象结合P27kip1、KAI1表达,可预测肾母细胞瘤的侵袭转移情况。2.P27kip1在SCT诊断邻近结构侵犯、淋巴转移及高分期组表达减少,P27kip1表达与转移负相关。3.KAI1在SCT诊断邻近结构侵犯、淋巴转移及SCT高分期表达减少,KAI1表达与肿瘤转移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