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逐步深化,“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得到广泛推行。在此背景下,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制度势在必行。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一项新的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向社会公布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改革措施,把就业率作为一项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学科设置、专业结构及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并同其招生计划、新专业申报以及研究生教育等相挂钩。以就业率为重要指标的就业评估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毕业生就业率评估的统计及实践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更未建立起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从多学科视角获得理论支撑。一是价值的视角,可以为研究不同主体参与就业评估提供哲学认识论依据;二是权力的视角,以治理理论为依据,为不同主体参与就业评估提供权力支持;三是经济的视角,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分析制度建设在高校就业评估中的重要作用。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机构多元化,统计体现不同价值取向,就业状况的界定和分类标准多样,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灵活多样,统计指标体系较为健全,注重就业率统计的阶段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的完善提供参照。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应在坚持指标体系与目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多功能性;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拓展就业评估的主体,改进就业评估方式,并构建评估指标丰富、定量计算、易操作、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等较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