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是我国志愿服务朝着“社团化”方向发展的开端。此后,一些更加体现民众自发参与的以志愿服务为主旨的非赢利组织纷纷成立,这些分工明确的志愿服务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隐忧:一方面由于其集合了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因而可以为民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志愿者数量日渐增多的背后是流失率高,志愿者在组织中提供服务的时间普遍减少,非赢利组织不得不频繁招募新人,费时耗力并且对组织各项活动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也无利。本文力图从“角色认同显著性程度”这一角色认同理论的核心概念出发,探究非赢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所遇各种困扰的深层原因。角色认同理论已经证实,角色认同的显著性程度对于个体的行为表现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借助科学的量表测量出“志愿者”角色对不同主体中的认同显著度,有助于剖析隐藏在各种不同行为表现背后的真正缘由。本次研究将三家非赢利组织作为研究标的,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形式测量被访者所饰演的“志愿者”角色认同显著性程度,并假设个人定义、个人价值观、群体内同质性和群体间异质性、失落感、社会网络、他人期待以及将来行为意愿等七个变量与角色认同显著性程度在统计意义上具有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角色认同显著性程度与上述大部分因素都呈相关,但在群体内异质性和将来行为意愿这两个变量中未检验到显著的相关性。鉴于投身志愿服务的人们同时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扮演各种角色,而这些不同类型的角色又共同形成了独特的个体,研究当前非赢利组织中志愿者的认同程度,并且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表现、价值观、意识到的他人对他们行为的期待以及在志愿服务时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一并放在认同的环境中来论证其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了解非赢利组织志愿者的现实情况和真实想法、进而使各类组织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志愿者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结论部分,作者结合调查研究结果对非赢利组织的志愿者招募管理以及志愿活动的组织策划提出了适用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