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行为是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行为习惯,客观上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健康。①大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很有可能会一直延续到中年甚至老年时期,影响个体一生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行为状况的掌握和干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可以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相关实证依据。本研究针对昆明市当地五所高校的420名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在校大学生,采用自愿填写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三个部分,个人健康行为、个人成就动机以及基本情况。通过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健康行为进行统计,分别是:学习相关行为、个人生活习惯、压力管理能力和人际支持行为;个人成就动机主要通过两个维度进行调查: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数据通过问卷平台后端收集后筛选出合格问卷,随后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四个维度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再基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多元性逐步回归对健康行为因素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使用Pearson相关对健康行为和成就动机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对象的健康行为得分均值为103.77(总分150分),总体而言,昆明市大学生的健康行为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就四个维度来看,每部分均分都维持在3分以上(每题最低分1,最高分5),其中人际支持行为分值最高,压力管理能力分值最低,其余两项降序排列为个人生活习惯和人际支持行为。在学习相关行为方面,医药类学生得分明显偏低;在压力管理能力方面,男生高于女生,住宿生高于非住宿生;在人际支持行为方面,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明显比“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得分更高。昆明市420名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整体上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但总分之间波动较大,说明被调查者的成就动机之间具有很大差异。根据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现状来看,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干预,重点关注其自我压力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药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来自非城市地域的学生营造更为有效的人际支持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同时结合家庭教育采取综合引导,对大学生的健康行为从各维度多管齐下,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