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全球都在推行“节能、循环、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要重视能源效率必须首先从各个省域的角度进行低碳化分析。随着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和“十三五”规划的贯彻实施,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就是探索一条工业低碳化发展道路,以达到能源节约、生产集约的目标。低碳化发展是为了追求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山西省以煤为主的工业低碳化道路是山西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两个维度衡量山西省工业低碳化水平,一是碳排放总量的变化,二是工业生产效率或称碳效率(由于生产函数中加入非期望产出CO2亦称为碳效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低碳化发展理论为基础,首先在收集整理各项山西省市域工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了山西省8个市2004-2013年工业碳排放总量,通过LMDI模型用加法模式与乘法模式将碳排放总量分解成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四个影响因素,得出各因素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值、贡献率;之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衡量了2004-2013年市域工业的技术效率,细化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增长率,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等。实证结果得出了山西省8个市在两个维度下各自的排名,比较了山西省工业低碳化的区域差异,在大量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给出了山西省以煤炭为主要化石能源的区域工业低碳化发展对策建议。山西省区域工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主要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推进技术进步;深化工业改革;推进绿色发展与六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