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真菌感染的大幅上升和目前的抗真菌药物存在抗菌谱窄,不良反应严重和耐药性等问题,从天然资源中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特别是新结构骨架和新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寻找新的天然抗真菌活性成分,本研究通过抗真菌活性筛选,从258种植物提取物中筛选出10种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提取物,其中,珍珠菜属植物泽星宿菜(Lysimachia candida Lindl)显示较好的抗真菌活性。本研究选取珍珠菜属的两种植物——泽星宿菜和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作为研究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和抗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
将泽星宿菜的5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部,对分部萃取物进行抗真菌活性测试,对有抗黄曲霉活性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到6个单体化合物(A1-A6)。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HRESIMS、1D NMR、2D NMR)及对照文献数据,鉴定这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ysikokianoside I(A1)、anagallisin C(A2)、lysimanoside(A3)、槲皮素-3-O-(2,6-2-O-β-D-鼠李糖)半乳糖苷(A4)、槲皮素-3-O-(2-O-β-D-鼠李糖)半乳糖苷(A5)及乳糖(A6)。化合物A2、A3、A4和A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A3为新化合物。
将星宿菜的93%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部,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分分别进行分离,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到7个单体化合物(B1-B7),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6个单体化合物(B8-B13)。运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HRESIMS、1D NMR、2D NMR)及对照文献数据,鉴定这13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原报春花素A-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1)、Ardisimamilloside E(B2)、21-羟基-原报春花素A-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3)、21,22-二乙酰基-报春花素A-3-O-β-D-木糖-(1→2)-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4)、21-乙酰基-22-羟基-报春花素A-3-O-β-D-木糖-(1→2)-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5)、21-乙酰基-22-羟基-报春花素A-3-O-β-D-木糖-(1→2)-β-D-葡萄糖-(1→4)-[3-乙酰基-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6)、21-羟基-原报春花素A-3-O-β-D-木糖-(1→2)-β-D-葡萄糖-(1→4)-[β-D-葡萄糖-(1→2)]-α-L-半乳糖苷(B7)、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B8)、金丝桃苷(B9)、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葡萄糖苷(B10)、异鼠李素-3-O-(6-香豆酸酯)-β-D-葡萄糖苷(B11)、(S)-5-(3-O-β-D-葡萄糖-5-甲氧基-苄基)-二氢呋喃-2-酮(B12)和槲皮素(B13)。化合物B1、B2、B3、B4、B5、B6、B7、B10、B11和B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B3、B4、B5、B6、B7和B12是新化合物。
对化合物分别进行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A2(anagallisin C)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并测定其MIC50值为0.264μmol/mL。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珍珠属的两种植物泽星宿菜和星宿菜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单体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在抗黄曲霉实验中,化合物A2(anagallisinC)显示良好活性,为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及珍珠菜属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