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型车辆因其承载能力大,通过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建设和军事重工领域。随着人们对重型车辆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其不仅要满足强载重能力,还要具备行驶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这对重型车辆的转向控制技术和助力机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轮胎的转向阻力矩是转向控制器设计和转向助力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文基于重型车辆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特性描述不充分的问题,建立能对复杂工况下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进行有效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液压软开关的新一源多驱型多轴转向系统节能机理与控制”(51975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多轴车辆纯滚动转向的新型变胞梯形驱动及多执行器电液伺服控制”(51405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型车辆因其承载能力大,通过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设施建设和军事重工领域。随着人们对重型车辆性能要求的日益提升,其不仅要满足强载重能力,还要具备行驶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这对重型车辆的转向控制技术和助力机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轮胎的转向阻力矩是转向控制器设计和转向助力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文基于重型车辆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特性描述不充分的问题,建立能对复杂工况下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进行有效预测的模型,研究影响原地转向阻力矩的核心因素,并探索其迟滞行为。首先,介绍了重型车辆转向机构特点,基于车辆重力势能的变化和轮胎接地区域的摩擦力,建立重型车辆的轮胎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其中,基于Lu Gre摩擦模型构建了表面附着摩擦阻力矩模型;根据接地印迹处胎面迟滞变形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基于Maxwell迟滞模型建立了弹性迟滞摩擦阻力矩模型。其次,通过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仿真分析轮胎定位参数、胎压、转向幅值和载荷对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影响;通过仿真探究了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对迟滞行为的描述能力,证明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可有效复现擦除特性、多值性、同余特性和返回点记忆特性,确认模型对历史极值和回线形状具有良好的记忆性。然后,基于重型车辆单轴转向系统测试台,试验探索轮胎转向频率、载荷、路面工况和转向角幅值对原地转向阻力矩的影响规律;依据转向阻力矩试验数据,进行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参数的拟合;根据轮胎换向后原地转向阻力矩突变并重新积蓄增加的现象,提出原地转向阻力矩的蓄力特性;通过轮胎任意换向回转的阻力矩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原地转向阻力矩的迟滞行为进行试验探究,通过试验证明了原地转向阻力矩具有擦除特性、多值性、同余特性和返回点记忆特性。同时发现当轮胎回转角较小时,原地转向阻力矩在极限转角处的返回点记忆性将失效,只有回转角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才呈现出返回点记忆性,这不同于标准迟滞系统。因此,原转向阻力矩的迟滞行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了考虑迟滞行为的原地转向阻力矩模型,其能对轮胎任意换向转动下的原地转向阻力矩进行有效预测,适合实际工程需要。模型可复现典型迟滞行为,可为转向控制的补偿器设计提供支持。同时通过试验发现,原地转向阻力矩具有标准的擦除特性、同余特性和多值特性,但原地转向阻力矩的返回点记忆特性存在失效的情况,该特点与标准迟滞系统不同,可为弹性体运动系统的迟滞特性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围绕铝熔体中杂质Fe的扩散行为和熔剂与铝熔体中Al2O3及与铝熔体的润湿行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结合熔剂对ZL108铝合金熔体净化处理的试验研究,旨在探讨熔体净化处理对铝熔体中杂质Fe扩散和聚集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熔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合金组织中Al2O3夹杂和杂质Fe的关系,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l2O3
镁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应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针对镁合金板材温渐进成形过程中工具头与零件表面摩擦较大、成形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引入超声振动技术辅助成形,提出了镁合金板材热振联合单点渐进成形新工艺。本文以镁合金AZ31B板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实验研究了镁合金高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搭建了热振联合单点渐进成形物理实验平台,进一步研究了热振联合作用对镁合金板材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
轴承是机械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其质量决定着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套圈是组成轴承的精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因此需要对套圈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目前,国内众多轴承生产企业对轴承套圈外观缺陷检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本文针对轴承套圈端面和滚道面常见缺陷,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轴承套圈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套圈端面和滚道面
四足机器人作为足式机器人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复杂、危险环境下的勘察搜救、载物运输等领域极具实用价值。传统电驱四足机器人在结构设计、续航能力、运动稳定性等方面尚存缺陷,存在机器人腿部转动惯量大、自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基于此,论文旨在设计一款新型低转动惯量、低能耗的电驱四足机器人,对四足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步态规划及虚拟样机仿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论文结合成年犬
复杂曲面零件广泛应用于精密仪器、军事等国家重点领域,不断提高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精度一直都是精密工程领域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零件复杂的表面形貌,致使其检测及评价的难度极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开展复杂曲面的稳健重构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对零件评价过程中,受人为操作或其它因素的干扰,使用测量设备所得到的数据在所难免的会包含各种误差,影响曲面的重构精度。因此
接线端子是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元件,常用传统液压钳进行压接,其外表面压痕明显,且导线压缩不够致密,使得电缆的传输电阻增大,降低了传输效率。采用带集磁器的缩径线圈可实现接线端子的磁脉冲连接,但缩径线圈制作复杂、成本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内孔式磁脉冲连接新方法,采用胀形线圈和集磁器来实现接线端子的连接。以DL95型接线端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内孔式磁脉冲连接新工艺进行
电磁铆接因其铆接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小型化是目前手持式电磁铆枪的发展方向,将磁阻型电磁发射技术用于铆接,有望实现铆枪的小型化。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仿真与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铆接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铆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对铆枪结构进行设计。基于磁阻型电磁铆接原理分析,对铁磁性弹丸的受力情况进行数学分析。结果表明:磁阻型电磁铆接与感应式电磁铆接在铆接力的产生方式上不同,弹
电弧增材制造以电弧作为载能束,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控制使零件逐层堆积制造,实现金属结构无模成形,具有适应性强,沉积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然而在成形过程中,随着零件逐层堆积,热积累严重,由此产生非均匀塑性应变和热应变,会导致零件的应力和变形,甚至造成零件失效。本文通过建立电弧增材制造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热演化过程以及应力、变形规律,为从本质上理解电弧增材制造和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理论依
并联机构的运动精度是制约混联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本文以自主研发的2UPR&RPS并联机构为例,拟开展其运动学分析、误差建模、精度设计、样机研制和精度测试等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提出一种拓扑构型为2UPR&RPS的并联机构概念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与分析。相关内容包括:运用旋量理论对其进行自由度分析,证实其具有两转一平(2R1T)运动能力;基于闭环矢量法得到其位置正/逆解;基于驱动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产业中,作为新能源转化和存储装置的锂离子电池是实现新能源合理利用的关键。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在正负电极间来回地扩散/迁移。大量锂离子的嵌入/脱出会引起电极材料的变形并产生扩散诱导应力,较大的应力会导致电极颗粒产生裂纹甚至破坏,进而造成电池容量衰减和电化学性能退化。因此,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力学耦合机理的研究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