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地基破坏模式及周边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可以大量利用建筑垃圾,改善城市景观,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堆山工程占地面积可达数十万平方米,高度可达50米,荷载面积和强度巨大,须评估并保证地基和山体的稳定。此外,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对工程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措施对工程周边变形进行控制。本文研究了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工程地基破坏模式和计算方法,并针对破坏模式建议了相应的工程对策;提出了在工程周边设置成排竖向卸荷孔以控制周边变形的方法,并对竖向卸荷孔的工作机理、设计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传统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是基于均布刚性荷载假定建立的,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其对堆山形成的梯形柔性荷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梯形柔性荷载与等值刚性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塑性区分布有所不同,但地基破坏时的平均沉降基本相同,荷载-平均沉降关系(p-s曲线)基本一致,由此确定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与传统公式结果接近,证明传统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可用于梯形柔性荷载。(2)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影响深度大,影响深度范围内各层地基承载力均须校核。对砂土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如不考虑变形限制,地基砂土层极限承载力远大于理论计算值,可满足堆山要求。对饱和黏土地基,采用不排水指标计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一般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建议了采取打设排水板(或砂井)加速排水固结以及严格控制施工速率的工程对策,并基于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和强度增长理论建议了施工设计方法。(3)确定饱和黏土地基上竖向圆孔(如竖井)的极限稳定深度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工程问题,有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扩展到轴对称条件,通过轴对称条件下含圆柱体竖向孔地基的极限平衡分析建立了竖向圆孔极限稳定深度和土体参数、圆孔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案例工程竖向卸荷孔极限稳定深度的确定。(4)国内外对轴对称圆孔支护结构的设计多依据平面应变问题土压力解答,过于保守。本文建立了基于极值原理的轴对称主动土压力问题滑移线解法,并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该解答可验证桩孔工程中泥浆护壁措施的有效性,并应用于工程案例作为卸荷孔支护结构的设计依据。(5)提出了在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工程周边布置成排卸荷孔以控制周边变形的方法,并通过有限元与无限元耦合分析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6)炉渣是常见的工业废料,对不同配合比的炉渣石灰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膨胀性试验,表明该材料强度较高且容重较小,可用作大面积高强度堆载工程垫层材料。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去年,《人类简史》一书卖得特别火。这本书讲到人类起源于七万年前的智人,猿人从非洲走出来后,横扫整个地球,这是因为七万年前,智人出现了语言——
目的比较丙泊酚、地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90例ASAI~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地氟烷
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叶顶相对间隙为 0 .0 36的涡轮直叶栅与正、反弯叶栅的壁面流谱 ,发现正弯叶片栅与直叶片、反弯叶片栅吸力面上半叶展的拓扑结构明显不同 ,探讨了差别形
<正> 喘是一种气逆而呼吸急促的病症,常并发于各种急性慢性病。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一脏有病或两脏俱病,便气机升降出纳失其常度以致喘促,故方书之论
在当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有关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恰当的分析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检测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YP2C19基因,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组、突变杂合型组及突变纯合型组。使用血
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诞生、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农行江西瑞金支行党委深深扎根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苏区丰富的精神营养,团结带领全行
报纸
文中描述了基于SCADA配电主站的网络化和监控系统,目的是将手动控制系统转换为自动开关控制系统。基于SCADA的配电系统主要可分为4个部分:自动控制系统、接口单元、监控系统和
<正>最近,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几期关于学校管理结构创新的话题探讨,笔者觉得颇有价值。学校的发展管理是源动力,管理的创新又常常体现为机制的创新,管理结构显然是管理机
在大型场所,针对传统照明系统无法实时、智能地控制照明区域,导致电能浪费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DBSCAN算法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首先,使用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