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研究“氟苯尼考三种给药方在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合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和半体内的药效学研究,建立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为氟苯尼考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体外敏感性的测定使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MH肉汤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在普通的MH肉汤培养基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MIC为2μg/m L,MBC为4μg/m L,MBC/MIC为2;2.氟苯尼考分析方法的创建建立了“分析血浆中氟苯尼考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罗非鱼的血浆介质中,定量限为0.01μg/m L,回收率范围在90-108﹪,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的分析要求。3.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PK-PD)同步模型研究以15 mg/kg b.w.单剂量肌注、口灌、腹腔注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罗非鱼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数据。单剂量肌注、口灌、腹腔注射氟苯尼考后,主要的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0.5 h,峰浓度(Cmax)分别为4.64、5.92、12.36μg/m L,消除半衰期(T1/2λz)分别为10.45、13.13、15.37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06、61.96、114.50μg·h/m L,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48、4.59、2.90 L/kg,清除速率(CL)分别为0.16、0.24、1.31 L/h·kg,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16.70、12.74、20.68 h。在血浆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4μg/m L、8μg/m L,是MH肉汤中的2倍。将分析得到的体内药动学数据与半体内的药效学数据结合起来,分析获得对应的PK-PD指数(AUC24h/MIC)。应用Inhibitory effect sigmoid Emax模型对“腹腔注射”给药后的Ex-vivo(半体内)抗菌活性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血浆中达到抑菌效果(E=0)和杀菌效果(E=1,2)的最小AUC24h/MIC值分别为25.08、33.45、56.10 h,所需要的最小给药剂量分别为6.57、8.76、14.70 mg/kg b.w.。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石斑鱼养殖产量已经接近10万吨。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等疾病频发,造成石斑鱼大量死亡,给石斑鱼养殖产业造
一个新型城市网络提出科技改造医疗保健的方法。  一只乌鸦如果从保险业务代表维拉·西努(VeraSinue)位于波士顿罗克斯伯里街区的公寓,飞向布莱顿地区查尔斯河附近的她的工作单位,那么它就会掠过长木医学区(Longwood Medical Area),这是一片包含各类医疗机构的区域,其中有布里格姆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
从头建立一个基因组,向合成新生物迈进一步。  一项跨越15年的研究项目结出硕果,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J.Craig Venter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用合成基因组制造了第一个细胞。  “将一段基因序列上的信息转换成生命,这还是第一次,”克里斯·沃伊特(ChrisVoigt)说,“真是了不起。”他是旧金山加大的合成生物学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  在基因学先驱克雷格·文特尔的领导下,研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淡水流域,是一种肉质鲜美、生长迅速,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1983年首次由台湾引进中国大陆[1],经过20多年
学位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年产量增幅较大。2008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108万吨,约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43.2%。但目前我国虾类养殖主要仍采用传统的高密度、高换水率等方
学位
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讨脂肪酶在南方鲇幼鱼饲料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试验一:添加脂肪酶对南方鲇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鱼体肌肉成分的影
学位
figla(factor in the germline alpha)是bHLH(basic helix-loop-helix,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一员,在动物的生殖发育调控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部分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