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研究“氟苯尼考三种给药方在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合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和半体内的药效学研究,建立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同步模型,为氟苯尼考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体外敏感性的测定使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MH肉汤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在普通的MH肉汤培养基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MIC为2μg/m L,MBC为4μg/m L,MBC/MIC为2;2.氟苯尼考分析方法的创建建立了“分析血浆中氟苯尼考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罗非鱼的血浆介质中,定量限为0.01μg/m L,回收率范围在90-108﹪,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的分析要求。3.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PK-PD)同步模型研究以15 mg/kg b.w.单剂量肌注、口灌、腹腔注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罗非鱼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软件提供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数据。单剂量肌注、口灌、腹腔注射氟苯尼考后,主要的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0.5 h,峰浓度(Cmax)分别为4.64、5.92、12.36μg/m L,消除半衰期(T1/2λz)分别为10.45、13.13、15.37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06、61.96、114.50μg·h/m L,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2.48、4.59、2.90 L/kg,清除速率(CL)分别为0.16、0.24、1.31 L/h·kg,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16.70、12.74、20.68 h。在血浆中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4μg/m L、8μg/m L,是MH肉汤中的2倍。将分析得到的体内药动学数据与半体内的药效学数据结合起来,分析获得对应的PK-PD指数(AUC24h/MIC)。应用Inhibitory effect sigmoid Emax模型对“腹腔注射”给药后的Ex-vivo(半体内)抗菌活性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血浆中达到抑菌效果(E=0)和杀菌效果(E=1,2)的最小AUC24h/MIC值分别为25.08、33.45、56.10 h,所需要的最小给药剂量分别为6.57、8.76、14.70 mg/kg 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