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应用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ERIC-PCR技术对广东省2004~2007年自食物中毒病人和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进行血清分型、分子特征及溯源研究,分析不同年份分离的菌株间的关系,揭示变异及流行规律,从分子水平探讨我省食物中毒病人和水产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并为有效预防控制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复苏培养和复核鉴定广东省2004~2007年的275株VP,其中自食物中毒病人分离156株,自水产品分离119株;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VP进行血清分型,分析血清型分布;应用PCR技术对毒力基因(tdh和trh)进行检测;应用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PCR(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 PCR,ERIC-PCR)技术进行VP的分子分型,探讨菌株的分子特征;采用BioNumerics V4.0软件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菌株关系。研究结果1.275株VP经复核鉴定,复核结果与初始鉴定一致。156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完全分型143株,分型率为91.67%,共分出19个血清型,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6.92%(120/156);119株水产品分离株完全分型57株,分型率为47.90%,其血清型呈多样性,共分出50个血清型,未见优势血清型,主要集中在O1、O2、O3、O4、O5、O10、O11等7个菌群。2.275株VP进行tdh、trh和脲酶实验检测,结果表明:①食物中毒病人VP分离株大部分携带tdh,携带率为98.07%(153/156),少数携带trh,携带率为2.56%(4/156);②水产品分离株tdh检出率仅1.68%(2/119),且均未检出trh:③trh阳性菌株的脲酶试验呈阳性。3.275株VP经ERIC-PCR分型共分为92个型别,每株菌约产生的3-16条DNA片段,大小为50-3000bp,相似值在41.3%-100%。结果显示:食物中毒病人和市售水产品VP分离株的ERIC基因型与菌株分离年份、分离地区及菌株的血清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008年的2宗VP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这种技术可帮助确定暴发流行,并追踪查找传染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及时提供指导作用。结论1.2004~2007年广东省食物中毒病人与市售水产品VP分离株的血清型不一致,O3:K6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而水产品分离株未见优势血清型。其中具有致病性的VP毒力基因主要表现为tdh阳性、trh阴性,tdh基因与菌株血清型无相关性,而trh基因主要存在于O1:KUT型菌株中。2.2004~2007年广东省VP分离株ERIC基因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系多基因型共同流行状态。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可有效溯源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