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使移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基本结构。长久以来,这一结构引起了国内外诸多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较多地关注自己的母语--英语或汉语,很少取自对比研究的角度。笔者大胆地尝试了英汉致使移动结构的对比研究,并将理论推理与实例分析结合起来,以求揭示两种语言的致使移动结构的异同。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英汉致使移动结构的价值及英汉对比研究的一般程序及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步骤。
第二章包括文献回顾和理论前提两部分。笔者列举并评价了国内外学者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构式语法和原型理论的内容及发展。
第三章主要关注英语置放动词范畴的建立。笔者根据原型理论提取了该范畴的原型动词并分析其他动词成员。另外,我们也确定了英语置放动词的典型致使移动结构并详细地论证了其他变体结构,旨在揭示典型结构和变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的结构与第三章类似,主要分析了英语置放动词的汉语对应词。值得一提的是,本章运用概念框架模式对汉语致使移动结构进行了语义分析。
第五章分别对比了英语典型致使移动结构和八个汉语致使移动结构。笔者首先根据射体与界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英汉典型致使移动结构的不同,其次对比了英语典型致使移动结构和汉语“把”字句,最后从语用角度对比了英语典型致使移动结构和其他汉语致使移动结构。
第六章以笔者的四个主要发现为结论。笔者得出英汉致使移动结构分享共同的语义,但汉语在句法结构上较之英语更为复杂,其原因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相关,即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语义、句法及语用因素也分别被纳入了英汉致使移动结构对比研究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