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效应评价及机制研究——基于山西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是践行“两山”理念,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国土空间开发中的限制性、禁止性开发区域,是中央政府为了维持国家生态安全水平设立的重要区域,事关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生态产品供给以及国土空间优化战略。根据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对生态资源进行补偿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自2008年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以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作为当前中国补偿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纵向生态补偿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强化了相关区域地方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有力保障了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缓解了生态产品提供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问题。但是,从实践来看,其环境效应不尽如人意,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保目标未能充分实现,出现政策的环境效应与政策目标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存在地方政府民生目标“挤压”环保目标的现象,这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的首要任务不匹配;在资金分配中,转移支付资金规模与生态环保支出不具备显著相关性,甚至出现逆向调节。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决策机制有关;二是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有关。山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第一批获得中央生态转移支付的区域,同样存在环境目标和牺牲发展权之间的矛盾。根据生态环保部2018年对山西省18个观测县域生态环境动态的评价结果,相比较2017年,有12个县域的环境质量指数EI值都呈现下降趋势,占观测县域总数的67%,其环境质量指数波动较大。因此,本文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首先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发展背景和变迁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的生态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决策模型,分析生态转移支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和路径。接着选取2004-2016年山西省96个县域(区)数据,考察生态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生态转移支付总体上改善了以大气为代表的环境质量,但是随着政策实施年份的推进,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环境效应越来越差,并未实现政策目标。(2)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和环境质量大体上呈正相关。生态转移支付规模越大,环境质量越高。(3)针对民族聚集差异、功能区类型差异的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汉族聚集区的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效应更显著,土壤保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效应更显著,即提高转移支付规模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4)在贫困程度对生态转移支付的环境效应的进一步分析中可知,对于贫困程度较低的地区,生态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对于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生态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没有改善生态环境。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资金范围,提高资金补偿数额;加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导向性,实施差异化补偿,将市场主体纳入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主体,强化资金考核的引导作用,以协调生态转移支付政策民生目标和环保目标的矛盾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并已证明能有效减少和消除细菌感染。本文将利用益生菌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体内进行水产病原细菌感染后的拮抗保护效果研究,以期为在水产领域有效利用益生菌进行疾病防控,达到绿色生态养殖的目标,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是淡水和海水来源的重要的人兽鱼共患性疾病的病原体,是多种鱼类和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也经常
学位
普惠金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普惠金融备受关注。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贷款业务相结合,在业务规模扩张、管理机制、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大数据和模型等新型管理工具的应用表现出新特点,形成四大类业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从治理架构体系、基础设施平台、合作机构管理机制、数字化风控工具箱和产品评估机制等五个维度入手,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贷款业务高质高效发展。
期刊
<正>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又多处提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数字化转型是建立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用好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数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期刊
“避险货币”是指在国际资产组合中能够有效防范世界经济整体系统性风险而持有的货币及货币资产,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避险货币主要有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商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人民币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并在2016年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化效果显著。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新
学位
自贸区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将探索建设“两国双园”“多国多园”,打造南向西向开放战略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在不断的发展下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川南临港片区融资租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片区在法律政策、业务规模、专业人才方面的分析,发现制约该片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企合作,完善监管
期刊
依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以及钻探技术的进步,北冰洋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北极地区石油资源有望实现大规模开发。迫于世界上易开采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和全球石油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现实,世界各国为寻求新的油源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将战略目光投向北极地区。不断增强的北极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和各国对极地资源诉求,促使北极成为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区域。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国家开始将国家能源战略重心北移。北极地
学位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各民族在此过程中携手创造并传承了类别丰富、风格多样的手工艺文化。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多民族手工艺的共享根基,并建构了多民族手工艺材料共用、技艺互鉴、纹样共享、文化共融的共享机制。多民族共创、共用、共享的手工艺文化,蕴含了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和认同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
期刊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全面促进消费”,论述进一步凸显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受疫情影响,贸易保护与“单边主义”盛行,外部环境恶化,出口增长率波动较大;投资方面的三大驱动——制造业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拉动经济的作用上也越来越小。因此,在“双循环
学位
<正>有效监管互动,构建创新与风险平衡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机制,是初期的首要任务2019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外宣布将发行虚拟银行牌照,含数字全能银行与数字批发银行,并指明从三个维度衡量申请者:价值主张及商业模式、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对新加坡金融科技产业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的潜在贡献。2020年12月,MAS正式宣布五家成功申请获得者,笔者所在机构绿地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
甘肃河西地区“茶马互市”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特定的历史、生活环境、高原气候及生产生活方式。唐朝时期,河西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以茶易马”的贸易现象就已形成规模。宋代,随着内地产茶数量的逐步增多,河西地区出产的马匹等物与内地茶叶相互交易,汉藏等多民族间的“以茶易马”迅速发展起来,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繁荣。唐宋以来,以茶换马的贸易方式在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河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