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以及钻探技术的进步,北冰洋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北极地区石油资源有望实现大规模开发。迫于世界上易开采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和全球石油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现实,世界各国为寻求新的油源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将战略目光投向北极地区。不断增强的北极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和各国对极地资源诉求,促使北极成为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区域。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国家开始将国家能源战略重心北移。北极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通航以及钻探技术的进步,北冰洋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北极地区石油资源有望实现大规模开发。迫于世界上易开采石油资源越来越少和全球石油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现实,世界各国为寻求新的油源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将战略目光投向北极地区。不断增强的北极石油资源可获得性和各国对极地资源诉求,促使北极成为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区域。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国家开始将国家能源战略重心北移。北极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开发潜力极强,对于世界石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北极有望重塑世界石油供给格局。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尽管业界和学术界对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鲜有文献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量化评估,关于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将如何影响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相关研究则更是稀少。为此,文章引入多循环Hubbert模型、广义翁氏模型与情景分析法,研究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及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这突破了前人在该问题上定性研究为主的瓶颈。实证过程中,文章不仅综合经济学理论以及世界石油市场现状构建了世界石油生产方程,还区分不同区位分布的石油资源,首次研究不同区位的北极石油的开发潜力及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文章在综述部分对国内外有关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介绍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勘探相关研究、开发前景和价值相关研究、开发面临的风险挑战相关研究和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相关研究。第三章借助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了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开发概况。第四章研究了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上侧重定量分析,为后续研究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奠定基础。选取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为研究对象,在第三章梳理北极地区石油开发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峰值理论中的信息效应,设定三种不同发展情景,运用多循环Hubbert模型分析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对北极国家未来石油产量的影响。第五章研究了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首先明晰学术界对于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研究逻辑,其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近年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动态走势,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法、多循环Hubbert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研究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开发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北极圈内西西伯利亚盆地、阿拉斯加北坡盆地、西北内陆盆地和斯维尔德鲁盆地的未被发现可采石油资源可使北极国家石油峰值递延四年。(2)开发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可以削弱中东—北非地区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石油生产地位。具体而言,相较于不开发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参考情景,开发北极重点地区的石油资源可以使北极国家和中东—北非地区石油产量份额缩小1%,开发北极次重点地区的石油资源可以使北极国家和中东—北非地区石油产量份额缩3.7%。随着时间推移,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勘探逐步深入,北极地区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石油供给格局的冲击力量逐渐加大。在短期内,2030年将是北极地区石油资源彰显力量的顶峰,这一年,在开发北极重点地区的石油资源与开发北极次重点地区的石油资源的情景假定下,北极国家与中东—北非地区石油产量份额差值缩小至3.67%与2.26%。文章最后对北极国家及中国的北极战略给出了建议。北极国家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积极挖掘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潜力,在延缓本国石油峰值到来的同时,缓解世界石油资源供给矛盾。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应明确自身定位,端正心态,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制定合理的北极开发战略。
其他文献
作为酚类化合物的典型,苯酚在含酚废水中含量高、毒性范围大,掌握水中苯酚的有效处理方法将为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分析5种臭氧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选择A型催化剂作为臭氧射流曝气系统的优选催化剂。优化了系统关键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当循环水流速、废水pH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分别为1400L/h、8和148mg/L时,基于A型催化剂的射流曝气系统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此时废水COD平均去除
贵州黔东南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流动性和交融性的区域,银饰在其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媒介和角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不同民族在文化接触互动、文化选择中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文化共享的过程。本文将黔东南苗族地区银饰作为一种传播着的物质文化载体,探究其如何达到促进乡村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通过对银饰的图案内涵、锻造工艺等方面各民族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发现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表现为通性相吸、差异互补、求同存异:良性互
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滇藏茶马古道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场域。文章对滇藏茶马古道上丙中洛地区多民族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社会交融来建设共同体的实践进行了描述,发现其实践的逻辑是以经济交往为动力,以文化交流为引力,以社会交融为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丙中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区域个案和理论思考。
汇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连接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桥梁,因此,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直接调控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出现了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汇率贬值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弱了,即出现了“汇率调整之谜”。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货币大幅贬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甚微。国内方面,自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对外出口
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文化传播的主体与时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传播主体和广阔的传播空间。技术民主化逻辑推动着传播主体的大众赋权与传统文化的全景呈现。传播时效的即时性、碎片性、恒定性,形成了传统文化的“碎化-聚合”机制和无限长尾效应,也创造出基于数据库的传播新趋势。线上线下交互传播进阶为虚实融合、人机融合的沉浸场域,而元宇宙作为极致的沉浸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时空传播带来无限预期
近几十年来,益生菌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并已证明能有效减少和消除细菌感染。本文将利用益生菌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体内进行水产病原细菌感染后的拮抗保护效果研究,以期为在水产领域有效利用益生菌进行疾病防控,达到绿色生态养殖的目标,提供安全健康的水产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别是淡水和海水来源的重要的人兽鱼共患性疾病的病原体,是多种鱼类和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也经常
普惠金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普惠金融备受关注。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贷款业务相结合,在业务规模扩张、管理机制、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大数据和模型等新型管理工具的应用表现出新特点,形成四大类业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从治理架构体系、基础设施平台、合作机构管理机制、数字化风控工具箱和产品评估机制等五个维度入手,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贷款业务高质高效发展。
<正>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又多处提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数字化转型是建立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需要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才能用好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数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避险货币”是指在国际资产组合中能够有效防范世界经济整体系统性风险而持有的货币及货币资产,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避险货币主要有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商品贸易额大幅增加,人民币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并在2016年正式加入SDR,人民币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化效果显著。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新
自贸区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将探索建设“两国双园”“多国多园”,打造南向西向开放战略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在不断的发展下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川南临港片区融资租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片区在法律政策、业务规模、专业人才方面的分析,发现制约该片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政企合作,完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