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明声律论”是齐梁时期由沈约主倡提出的一种规范的、讲究四声的声律理论。它注意到了诗歌语言组合的形式美,促使诗歌创作由自然声律向人为声律转变,诗歌创作更加关注形式。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除了关注内容外,更加注重诗歌本身的长短、对仗、四声、押韵等诗歌声律和体格,沈约等人大量“永明体”新诗的创作就是对永明声律理论践行的结果。关于永明声律论产生的原因,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本篇将从“外来说”和“本土说”两个角度入手,对学界目前提出的诸多原因进行分类对比研究,并试图评议各说的长处与不足,得出永明声律论的形成因其复杂的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原因,而呈现出主客观、内外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是某一种单一原因决定的结果。“四声和八病”作为永明声律论的核心内容,是永明声律研究的重点,作为特指汉字声调的“四声”,最早出现于齐梁年间。但人们对于汉字有声调的认识远早于齐梁以前,这一时期人们对汉字音声的认识,常以音乐的“宫商”五音为代指。如沈约、陆厥、刘勰等人在探讨语言文字的音声时,皆以“五音”为汉字音声的代称。许多学者认为“八病”并不是直接形成于齐梁时期,而是由齐梁时期的“四病”发展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形成“八病”的完整认识。而笔者发现《文镜秘府论》中有沈约等人关于“韵纽”后四病的相关论述。笔者推测,“八病”应产生于齐梁时期,因后“四病”的病犯显得并不如前“四病”的病犯那么重要和急切,才没有被记录于典籍,而后“四病”即便到了隋唐时期,也未被高度重视,这一点在《文镜秘府论》中有所记载。对永明声律论的理解和认知,并不能仅限于单纯的诗歌理论范畴,而是需要将其他学科综合考虑进来,因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与音乐、美学、音韵、语言、语音、方言等学科紧密地相联系在一起。因此,对永明声律论的认知可以从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入手,尤其是音乐和美学。永明声律论不仅直接影响了律诗的形成,促使五言诗向格律诗转变,也对唐代近体诗的定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更对宋词、元曲等文体产生了影响。永明声律论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它使自齐梁以后的诗、文、词、曲等文学体裁具有了声律的特色,也使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一直具有着形式美的特点。但是它在讲求形式、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上的不足还是应该持以批判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