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位于国内前列,而农村目前的散乱形态和农民较差的生存环境不仅影响着广州整体城市市容,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要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共建和谐社会-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而目前广州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实践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没有任何指引条例指导和规范新农村住区的建设,农村的住区设计也仍未步入正轨。因此研究农村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广州地区(十个区、两个市)的增城市、花都区、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的中心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近年该地区的中心村规划资料进行收集并作了分析。在广州地区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广州地区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以及开发模式进行探讨,力求得出一套适用于本地区不同发展结构下的、适合本土气候的、“以人为本”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期望能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 第一章,提出问题。本文研究的社会背景、内容以及意义;第二章,在本文的研究的领域,汲取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农村建设的规划理念和模式,在借鉴中得到启发,试图以此扩展我国广州地区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思路;第三章,“以农为本”,从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背景出发,在用地指标、住区规划布局、住宅单元、功能空间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一般农村住区的特点(区别于城市住区);第四章,以几个中心村为例,对广州地区中心村规划建设现状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为第四章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背景环境;第五章,结论: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区域空间下,按照不同的新农村住区规划层级和种类,描绘出广州地区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模式区域空间开发示意图。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农村住区规划在与城市居住区比较的基础上,将农村生活居住区规划提到中心村规划的议程之内;并从广州地区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和具体情况出发,对不同区域的农村住区建设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街巷景观多样性是珠三角地区历史村镇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亟待研究的历史题材。本文从形成珠三角地区村镇传统街巷景观多样性的因素入手,深入探讨传统街巷景观多样性的具体表征,并
石湾在佛山的西南方,离城区6公里。石湾古镇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始于北宋,兴于明清。石湾是我国民窑体系中的重要城镇,素有“石湾瓦,甲人下”之谚。 石湾古镇它的特点在于:从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
在快速城市化的语境中,中国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性将使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由目前直接拓展城市建设用地转为城市内部空间重新整合。城市土地使用功能调整成为必然选择。尤其在旧城中
学位
中国的建筑教育在引进之初表现了短暂的重技术倾向,以后逐渐转变为“学院派”的教学模式。虽然建筑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变化,但“学院派”的教学风格基本延续下来,并对今天的
在经济全球化、产业空间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下,以人口减少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收缩现象,已成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重要的城市演化现象之一。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局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