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位于国内前列,而农村目前的散乱形态和农民较差的生存环境不仅影响着广州整体城市市容,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要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共建和谐社会-农村地区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
而目前广州地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实践还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没有任何指引条例指导和规范新农村住区的建设,农村的住区设计也仍未步入正轨。因此研究农村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对广州地区(十个区、两个市)的增城市、花都区、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的中心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近年该地区的中心村规划资料进行收集并作了分析。在广州地区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广州地区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以及开发模式进行探讨,力求得出一套适用于本地区不同发展结构下的、适合本土气候的、“以人为本”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期望能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引。
第一章,提出问题。本文研究的社会背景、内容以及意义;第二章,在本文的研究的领域,汲取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农村建设的规划理念和模式,在借鉴中得到启发,试图以此扩展我国广州地区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思路;第三章,“以农为本”,从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背景出发,在用地指标、住区规划布局、住宅单元、功能空间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一般农村住区的特点(区别于城市住区);第四章,以几个中心村为例,对广州地区中心村规划建设现状以及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为第四章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背景环境;第五章,结论: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的区域空间下,按照不同的新农村住区规划层级和种类,描绘出广州地区新农村住区规划设计模式区域空间开发示意图。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农村住区规划在与城市居住区比较的基础上,将农村生活居住区规划提到中心村规划的议程之内;并从广州地区城市和农村的现实和具体情况出发,对不同区域的农村住区建设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