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调查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史进程(1949-2009),旨在对60年来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史进行反思,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中等农业教育提供经验和教训。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的历史(1949-2009)进行了描述。以60年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为界限,将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历史划分为恢复时期(1949-1957)、困难时期(1958-1965)、倒退时期(1966-1977)、调整时期(1978-1990)、改革时期(1991-1997)和转型时期(1998-2009)等六个阶段。同时,将发展历史描述的重点集中于四个方面。主要有:①中央有关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政策性文件的发布;②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科教兴农”等办学思路的形成;③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④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制度、办学形式、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等有关方面的情况。在对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历史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时期)所表现出的具体特征,详尽分析了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主要有:①遵循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②坚持“农科教”结合办学思路;③采取多层次、多元化办学形式;④适应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揭示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①学生就业途径不畅;②农科特色亟待彰显;③课程设置尚需优化;④办学机制仍未健全;⑤师资队伍相对薄弱;⑥生源素质整体偏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及其发展方式的若干建议,主要有:①优化发展环境;②丰富教育内容;③强化农业推广功能;④提升教育教学水平;⑤培植优秀师资队伍;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