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在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争论中,教育学科学化思维显占上风。受科学化思潮影响,教育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的观点: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这种活动与其他的科学活动一样具有普遍性,其知识成果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的。在教育学体系建构过程中,也逐渐凸现出科学主义倾向的方法论、基础及表征。正是由于我们过分强调教育学的科学性,而忽视了教育学的人文性,使教育学的存在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教育学在各国的称谓是不同的,人们只能在自己的语境中去寻找。在汉语语境中,教育学科可以作为所有教育学术研究的统称,相当于英美国家的“Educology”、法语国家的“Sciences de L′éducation”、布雷岑卡的“p?dagogik”。也就是研究一般的理性的教育认识活动,研究形形色色的教育学活动之“一般”或“整体”。教育学史上曾有诸多学者对教育学的人文性进行过研究,只是他们研究的出发点与研究的视角存在差异。主要有乌申斯基的“艺术”教育理论、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理论与狄尔泰的“人文科学”的“理解”教育理论。三位教育学家或思想家的教育理论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教育学的人文性。本论文对教育学的人文性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展开:首先,在本体论层面,教育学要面向生活世界中人的生成,即现实中的人,通过接受教育(教养等),从而成为具有超越性的自我实现的人。其次,在价值论层面,教育学要以追求教育意义为价值取向,教育学不同于其它人文学科之处也正在于此,它不是追求一般的普通意义。最后,在方法论层面,教育学理论的研究要注重解释学与现象学的方法论,具体来说就是注重理解与体验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把探索教育学的人文性作为教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课题来加以研究,不仅为再寻找教育学的存在价值与发展空间,而且希望营造一个方法论更新和良性的发展环境,这也正是本文探究教育学的人文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