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糖尿病(DM)是一种身心疾病。在传统对糖尿病是慢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等认识的基础上,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的逐年上升以及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 糖尿病与抑郁症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对患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因此,对糖尿病抑郁症给予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 糖尿病抑郁症,中医并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早在《内经》时代就留下了对糖尿病抑郁症认识的相关记载,后世医家也代有发挥,但没有形成专门论述,记载相对零散。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糖尿病抑郁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涉及病因、病机、治法、复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古今医家对糖尿病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大多认为病位在肝,与肝关系密切。因“肝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近年来,也有医家注意到糖尿病抑郁症不但与“肝”相关,而且与脾、肾相关。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往往一身多病,临床上很少见到单一的肝郁症侯。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肾同源”等五脏相关理论出发,更应充分重视脾、肾的作用。 西医学对糖尿病抑郁症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病因、病机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临床研究,大多停留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等阶段,尚未与动物实验研究相结合,且西医的抗抑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一些难治性抑郁症不能奏效、不良反应多、不利长期服用、起效慢、治愈后的复发率仍较高等等。中医辨证论治,对症用药,安全、价廉、而且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部分糖尿病抑郁症中医证候调查及病机研究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中医证候特点,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抑郁组与非抑郁证组中医症候及相关因素差异,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中医肝、脾、肾的密切关系。 方法: 通过对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临床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病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C 肽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医辨证要素与抑郁之间的差异。分析糖尿病有抑郁症组与糖尿病无抑郁症组的患者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与糖尿病无抑郁症组的患者与中医肝、脾、肾的关系。 结果: 1糖尿病抑郁症组与糖尿病非抑郁症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两组在空腹C-肽、餐后2h 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上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抑郁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值比糖尿病抑郁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辨证要素的比较分析 病位: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抑郁症,其中医脏腑病位辨证,均主要与肝、肾、脾三脏相关。就102位糖尿病患者而言,病变部位排列前三分别是:脾、肝、肾;就51位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所出现的病变部位排列前三分别是:肾、脾、肝。研究表明:糖尿病抑郁症与中医病位辨证因素肝、脾、肾关系十分密切。 病性:102位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病性辩证虚证部分,气虚证有62例、阴虚证有60例、阳虚证有18例、及血虚证有15例。 102位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病性辩证实证部分,气滞有12例、气逆有18例、血瘀有43例、燥热有37例、痰湿有51例、水饮有20例、食积有2例、阳亢有9例、毒有15例。 3糖尿病抑郁症六经辨证思路 糖尿病抑郁症主要归属于少阴、厥阴病,太阴,以三阴病为主,与三阴病密切相关。病至少阴,心肾水火不交,神失舍守;厥阴疏泄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抑郁;厥阴的升泄太过,于发怒;太阴主运化,脾在志为思,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则可表现情志活动异常等证。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多经合病,其中四经合病、三经合病,情况最为多见;单经发病及五经同时发病较少;没有见六经。所以,糖尿病抑郁症病情复杂,以六经辨治起到提纲挈领作用。 结论: 糖尿病抑郁症与中医肝、脾、肾的关系密切。糖尿病抑郁症肝郁为标,脾肾两虚为本,属本虚标实证,调肝健脾补肾法,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抑郁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