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公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广大民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在理想信念方面,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模糊,只追求个人利益,丧失远大志向等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到重要位置。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育的内容、任务、环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理想信念产生的思想基础着手,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说到理想信念就不得不提到政治文化。理想信念与政治文化不是两个孤立的概念,是联系非常紧密,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政治文化是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中的政治情感、政治观念、政治心理等,是各种政治经验的积累。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思想和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理想信念是公民在这种政治制度、政治生活上产生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进一步而言,当这种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成为政治文化的最高境界时,政治文化就融于理想信念之中。政治文化发生变化,也当然的会影响理想信念的变化。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强化认同发展政治文化。具体而言,政治文化和理念信念虽然同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政治文化还是和理想信念有区别的,政治文化侧重对现实政治生活、政治实践的认同,理想信念侧重对未来政治社会、政治生活的愿景的渴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立在现实政治生活、政治实践基础上的理想信念会发挥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激发人们在现有的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理念信念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人们对现有的政治文化的认同。本文的撰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方法论的指导,综合采用了历史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和多视角综合运用的方法。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政治文化和理想信念的基本概念分析入手,统一认识政治文化培育问题和理想信念教育问题都是聚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问题,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的。第二部分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政治文化建设与公民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了政治文化培育路径以进一步夯实公民理想信念教的基础。第三部分着重剖析解决公民理想信念面临的挑战和凸显的问题,尤其从公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进行公民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意见。文章在最后再一次强调了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对公民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