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杆状病毒的公认模式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大小为134kb,已鉴定其拥有154个开放阅读框(ORFs)。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它的基因组中存在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的被称作同源重复序列(hrs)的结构,并且hrs已被证明了是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起始点和转录的增强子,但hrs是否对杆状病毒的不同启动子具有广谱的增强作用还有待研究。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在表达外源蛋白时常常是面临
【基金项目】
:
中国高校科学基金(编号:24520193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杆状病毒的公认模式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大小为134kb,已鉴定其拥有154个开放阅读框(ORFs)。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它的基因组中存在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的被称作同源重复序列(hrs)的结构,并且hrs已被证明了是可以作为病毒复制的起始点和转录的增强子,但hrs是否对杆状病毒的不同启动子具有广谱的增强作用还有待研究。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在表达外源蛋白时常常是面临着杆状病毒的同源重组风险,这种产生的同源重组会增加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我们将本研究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RT-q PCR和Western blot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同源重复序列(hr4a)对不同类型的病毒启动子的增强作用;第二个部分主要通过使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绝对定量q PCR技术来进行探究降低杆状病毒同源重组率的策略。第一个部分,本研究选用五个不同时期的启动子:ie-1(立即早期),he65(延迟早期),gp64(早晚期),vp80、p6.9(晚期),p10(极晚期),构建了hr4a顺式连接不同启动子以及egfp作为报告基因的系列载体。同时,构建这些启动子分别顺式连接egfp的载体作为本底水平的对照组。将这些质粒分别与线性化的野生型的杆粒共同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的杆状病毒。Sf9细胞接着被重组的杆状病毒感染,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量来探究hr4a对不同启动子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hr4a只增强了早期的启动子,而对晚期启动子无增强作用。第二个部分,我们以杆状病毒的晚期基因(p10)编码区作为检测杆状病毒同源重组的同源片段,构建p10基因长度逐级减短和同源片段间隔引入点突变的系列质粒,并以红色荧光蛋白m Scarlet作为发生同源重组的报告基因。接着我们利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绝对定量PCR技术来探究同源序列长度逐级减短和突变位点的规律引入是否会对重组率的高低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将得到的重组病毒分别都进行了5次的传代,探究传代的过程中同源重组率是否有显著的变化。结果表明,大于40bp的同源序列具有相当高的同源重组的风险,同源重组率在5代间保持基本的稳定,并且同源序列长度逐级的减短和引入突变位点确实可有效的降低杆状病毒的同源重组率。根据如上所示,本文在杆状病毒AcMNPV的同源重复序列增强作用及同源重组率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一方面证明了hr4a对晚期启动子没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证明了杆状病毒的同源重组率可以通过缩短同源片段的长度和引入突变来得到降低。上述两个方面的结论,相信对BEVS的实际应用会具有指导意义,更大限度的实现BEVS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纳入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4例。分组执行随机数字表法,2组各37例。参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循证护理。检验各组护理结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加快各并
苹果再植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克服重茬胁迫是促进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普遍认为选择适合当地的抗性砧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苹果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苹果园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然后,在明确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于重茬障碍土壤(20年果园种植)的耐受差异性,分析重茬胁迫
猪链球菌是一类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猪链球菌也会导致人类感染,表现出脑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多种临床症状。1998年和2005年,猪链球菌病疫情在我国人群和猪群中的两次大规模爆发,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猪链球菌病被关注程度的提高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被报道出来。因此,猪链球菌不仅危害养猪业,也具有
植物的Argonaute(AGO)蛋白可以与小RNA结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参与维持基因组稳定,调控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的适应性应答等生理活动。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9个AGO基因,但对其功能研究较少。本课题利用水稻AGO基因的突变体和RNAi转基因植株研究OsAGO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阐述小RNA途径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线索,也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
中国是农用地膜使用大国,但农膜厚度较小,难以回收,形成了“白色污染”。农田“白色污染”会对土壤及作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为减少塑料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微生物温和的降解作用有望缓解这一问题。本研究以聚乙烯地膜塑料圈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技术,结合可培养微生物分离技术,探究了塑料圈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并筛选出了高丰度聚乙烯地膜降解菌。通过多菌株混合共培养,测定细菌共培养后聚乙烯地膜
DNMT2是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家族的一员。DNMT2是否甲基化DNA一直有争议,但可甲基化t RNA的38位胞嘧啶,生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 cytidine,m5C)。m5C这一修饰不仅可以防止t RNA在应激状态被剪切,而且可以维护并促进t RNA的功能,提高与转录调控及基因表达相关蛋白的翻译速度。许多文献表明,DNMT2对应激
首先,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和Northern blot验证获得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7653R的一个small RNA(sRNA)SraG。本研究采用RACE与转录组高通量深度测序确定了SraG全长,分别利用RNAfold和Inta RNA软件预测了SraG二级结构和靶位点,进一步构建了M.huakuii 7653R的SraG插入失活突变体SraGmut,并对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一种严重真菌病害,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持续且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生产安全。研究发现,利用抗病品种防治麦类锈病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不断产生新的毒性小种,因此,深入解析小麦条锈菌致病分子机制对于小麦条锈病的持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病原菌通过分
月季(Rosa hybrida)不仅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还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但白粉病(Powdery Mildew)严重影响了月季的切花产量。本课题组选取了现代月季的重要亲本之一——野蔷薇(Rosa multiflora)作为研究材料,挑选出了抗、感白粉病野蔷薇材料——抗病1号和感病4号,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野蔷薇与白粉病互作过程中的转录组及表达谱进行研究,得到大量与抗白粉病相关的
植物叶片和根系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器官,分别参与光合作用、水分和矿质营养吸收和转运。植物叶片边缘锯齿是植物叶片形态多样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重要的植物学分类依据,在生物逆境胁迫方面,丰富的锯齿减小了植物被昆虫进食的可能。在拟南芥叶片叶缘发育过程中,NAC家族转录因子CUP-SHAPED COTYLEDON 2(CUC2)扮演重要的角色,CUC2基因的功能缺失导致圆滑叶片边缘表型而CUC2基因的功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