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是人们基于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使用基础上得以实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影响着不同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当前我国正面临自然资源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严峻生态问题,限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位置,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若要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略落到实处,就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在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贯彻生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之一,将绿色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金融不仅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和绿色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为我国实体经济进行绿色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更符合当前全球节能减排、低碳生产的大趋势,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然而,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尚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大小问题丛生,其中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是最大的掣肘。根据测算,当前我国每年有超过两万亿的绿色资金需求,而2017年全年绿色金融市场仅能提供资金需求总额的50%,并且绿色资金缺口呈逐年扩大的趋势。目前,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扩大融资渠道,成为发展实体经济绿色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本文借鉴了公共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博弈理论的理论成果,从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比较分析法、宏微观理论相结合法、博弈分析法等,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博弈模型探讨发展绿色政策性银行的可行性,同时根据不同绿色金融工具提出改善绿色金融市场的意见。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绿色金融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属于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来提供或部分提供以弥补绿色金融市场中市场失灵现象;绿色信贷市场是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核心,也是绿色资金提供主体,组建绿色政策性银行可以有效弥补绿色资金缺口,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其他绿色金融工具也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多样化、复杂化的绿色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