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rmope,VVS)属心血管功能性病变,约占儿童晕厥病因的60-80%。近20多年来,随着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运用,在成人领域,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已经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多数学者认为迷走神经矛盾反射(Bezold-Jarisch反射)是VVS发生的主要机制,同时大量研究也表明,中枢和外周神经介质以及血管活性物质亦在VVS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而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最新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是一种神经调节因子或神经递质,当神经元兴奋时,Ca<2+>内流激活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促进H<,2>S生成,从而通过cAMP途径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H<,2>S亦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它可直接或通过内皮细胞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K<,ATP>通道,从而抑制细胞外Ca<2+>内流而实现调节功能。虽然H<,2>S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它是否参与了VVS的发生过程,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
因此,本研究应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方法,观察试验中VVS患儿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指标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在VVS中的作用;并通过测定VVS患儿实验前后的血浆H<,2>S浓度的变化,探索H<,2>S与儿童VVS发生机制的关系。
研究方法:
1.选择40例临床诊断为VVS的患者(11.64±2.42岁,男16例,女24例)进行HUTT(基础或基础+激发试验),同步监测实验者平卧位、倾斜后1、3、5、10、15、20、25、30、35、40、45分钟或者晕厥发作时以及恢复平卧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值;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心率变异分析。HUTT阳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HUTT阴性为对照组。
2.选择40例临床诊断为VVS的患者进行HUTT(基础或基础+激发试验),留取平卧位及倾斜位(HUTT阳性者为出现阳性表现时,HUTT阴性者为实验结束前)时外周静脉血1ml,去除因受到环境、抢救时间等影响因素,共收集25例实验标本,以11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12.93±4.06岁,男7例,女4例),应用敏感硫电极方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
结果:
1.直立倾斜试验结果:40例HUTT实验组,23例为阳性,其中基础实验阳性17例,硝酸甘油激发试验阳性6例;按照血流动力学分型:心脏抑制型(cardioinhibitory,CI组)2例,血管抑制型(vasodepressor,VD组)10例,混合型(mixed,Mx组)11例,各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与体表面积上无明显差异。
2.心率变化:在心电图机上观察心率的动态变化,并记录平卧时基础心率、倾斜位最大及最小心率、结束时恢复心率四个值。在平卧时,各组之间的心率没有明显差异(VD 77.78±11.42bpm,CI 79.00±2.83bpm,MX 83.86±11.05bpm,阴性83.60±11.53bpm,P=0.340)。在倾斜位达到最大心率(VD 77.78±11.42 VS108.89±14.68bpm,P=0.067;CI79.00±2.83 VS 120.00±28.28bpm,P=0.097;MX 83.86±11.05 VS 111.93±12.89bpm,P=0.085;阴性83.60±11.53 VS 107.80±12.70bpm,P:0.162)后,各组心率开始下降,阳性各亚组的心率降低更为明显,且达到最小心率的值均比阴性组的最小心率值低(P<0.01),CI组与MX组的最小心率(CI 45.00±4.24bpm,MX 51.14±8.24bpm)较VD组(71.22±11.49bpm)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阴性组在达到最大心率后,心率下降,至实验结束始终变化不大。
3.血压变化:同步记录平卧时基础血压、结束时恢复血压、及倾斜位时的最大、最小血压值,各组收缩压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平卧时,各组之间的舒张压没有明显差异(VD 60.00±6.63mmHg,CI 53.00±2.83mmHg,MX 65.07±8.8lmmHg,阴性61.83±6.79mmHg,P=0.263)。倾斜以后,VD组与MX组的最低舒张压(VD 46.67±6.61mmHg,MX 51.14±8.24mmHg)较 CI 组(50.00±2.83mmHg)下降更为明显(P<0.01)。
4.心率变异分析:记录平卧位至倾斜位时(T1)、倾斜位全程(T2)与恢复平卧位至实验结束(T3)三点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
①.频域指标变化:T1时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的LF、HF、LF/HF的值均没有差异性。T2时,两组的LF值均较T1时升高,而HF值较T1时降低,阳性组HF值下降更为明显(P=0.002)。阴性组的HF值在T3时较T2初略增高,但阳性组的HF值仍然偏低(P=0.001)。VD组的LF/HF的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1-T2-T3)始终是升高的(P=0.002)。
②.时域指标变化:T1时两组的RR、SDNN、rMMSD的值均没有差异性。T2时两组的SDNN、rMMSD值均较平卧时降低,阳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5)。至T3时,阴性组的rMMSD值又逐渐升高,与T1相仿,阳性组虽有所升高,但是仍然明显低于T1时(P=0.035)。VD组的SDNN值在倾斜后持续降低并始终<100ms(P=0.023)。
5.血浆H<,2>S浓度检测结果:①.实验组在平卧时(56.56±13.32 μmol/L)与对照组(78.83±4.27 μmol/L)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实验组测定的血浆H<,2>S浓度在倾斜位均较平卧位降低,其中HUTT阴性组为57.20±5.12 μmol/L VS47.01±2.91 u mol/L,HUTT阳性组为56.05±10.24 μmol/L VS 45.98±16.34μmol/L中,但无统计学意义,而VD组患儿在倾斜位时血浆H<,2>S含量明显下降,53.81±4.3 μmol/L VS 42.79±4.93 μmol/L,P=0.04,存在统计学差异。7例患儿实验后的血浆H<,2>S含量较实验前增加(46.55±14.86 μmol/L VS 63.04±13.47 μmol/L,P=0.023),但其中有1例后经过睡眠脑电图诊断为癫痫,其余6例患儿中有1例为阴性患者,5例阳性患者中试验后的血浆H<,2>S含量较试验前明显升高(53.85±4.7 μmol/L VS 65.51±8.9 μmol/L,P=0.002)。
结论:
1、V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符合Bezold-Jarisctl反射的三个阶段,但各亚型间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
2、心率变异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VVS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
3、当VVS患者发生晕厥时,血浆H<,2>S含量出现变化,提示气体分子H<,2>S可能参与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