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构建Metamorphosis文学传记笔译思维流程的操纵表征及认知模式,并通过笔译实践案例分析进行笔译模型验证。传记分为两类:一是详实史记,注重写实;一是感性文学,注重表意。本文的Metamorphosis翻译文本归属后者,以心理蜕变描写为主线,以话语含意推断为丰实。文献考证表明,以往传记翻译多侧重直译,文字生涩且流于表面,忽略了文化、语境、内涵意义的有效传输,存在机械性翻译之嫌。翻译的文字是灵魂之语,也是一定意义上的二次再造,无法完全依照字面顺序、字面意义等按部就班有样学样,文学传记尤其如是,译者要做的是掌控主题、把握主旨、提要含意、恰适表述。翻译过程关涉种种翻译理论、术语、技巧和文本的应用,它不单纯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亦是包括翻译主体在内的言语活动,可以超越原文本而获新生。同时,翻译是主体性的体现,势必融合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文主观性的解读、译文语言选择性使用等诸多个人认知因素。在从源语向目标语转换过程中,一旦译者开始笔译流程,必然将自己的翻译理念和观点融进译文,他的翻译观可称作视角。视角的存在本身具有认知主观性,笔译流程其实就是一个译者认知背景、认知视角、认知理念与译文有机结合的概念化认知架构。笔译不同于口译的临场应对,而是更注重布局谋篇,侧重心理状态的全然揭示和整体篇章的二次组构。笔译若要笔走龙蛇,需勤实践,善提炼;辟新域,望前沿。遗憾的是,诸多笔译理论尚只停留在“做什么”的层面,语言学的渗透为翻译理论提供深层理据,明晰了“为什么做”及“怎么做”的细节问题,更为详尽化、深入化解读笔译操作流程,在研究实践精细化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这也正是本文将翻译理论和前沿性认知语言学理论融合的原因之一,也是本文有别于他人的地方。Metamorphosis一文主题在于主人公经由“挫败-振奋-蜕变-成功”四个心理阶段实现“自我突破”的励志表述,语句多有心理态势和行为方式的描述,而翻译理论,如释意、功能对等等,大多只表明翻译的宏观策略和翻译的必然结果,未对翻译的操作流程提出微观解读。结合认知,笔译的过程是识别含意--属性提取-认知概念化-认知重构-语言重构的流程模式,皆离不开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支撑和配合。笔译的成败在于对原文含意的精髓把握,若要领悟原文含意,需提取其所表征的要领,即概念化属性;而提取属性的思维途径唯有借助认知中的整合理论和言外转喻作出解释。因此,本文借助语用学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哲学指导,借助认知语言学言外转喻属性归纳理论作为推理模式,借助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为翻译策略总体方针。翻译是一种关涉“语言表述重构”和“语言属性诠释”的认知过程和间接言语行为。翻译过程若要重构和诠释不可避免地与认知语言学相关和前沿理论紧密联结,互为补充和解读。据认知语用精神,本文提出Metamorphosis一书的笔译过程总体原则为:词语翻译--释意上的译意;短语翻译--认知转喻上的替代;句子翻译--整合理论上的重构;段落翻译--功能连贯上的重组;篇章翻译--语篇衔接上的重写。篇幅所限,本文的研究实践只落实在词语、短语上面。针对当前国内缺乏以语言学指导翻译操作的传记中译本,相关参考文献及资料也无从查阅的现状,本文力争明晰语言学深度融合翻译理论的动因、途径、操作和应用,提供文学传记笔译操作流程模型。为相关译员提供较为完备、行之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优化传记翻译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模式,以达到促进翻译实现更广阔意义上的“信、达、雅”目的。Metamorphosis实践不仅为译界研究提供指导,还可为翻译实践研究及文学翻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本项目的翻译实践中,作者采用“传记主旨分析—翻译难点明确—翻译理论探寻—翻译策略分析—翻译方法和技巧分析—翻译结果解读”的笔译研究模式,秉承功能对等理论“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重现源语信息”的精神要求,重点研究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传记译文的应用;认知语用学及相关其他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传记文本语用含意分析;结合认知语用方针,确立所采纳的恰适性翻译策略、方法及技巧;文学传记文本翻译实践中,译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本文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语言学理论及传记翻译的翻译理论专著与文献。结合认知语用学、功能对等对原文和译文做出认知性分析和语用性解释。尝试总结了传记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包括意译、词类转换、词汇增减,以求做到真正地将源语文本的全部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凭借语言学理论和翻译技巧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了传记文本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注重传记译员所应具备的学识水平和职业素养,旨在指导传记译者翻译层次提高,为传记翻译开发切实有效的文献资料,予以同行工作者卓有意义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