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但是,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要求大学还应遵循自身学术发展规律,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以特色取胜已成为大学强校的一种策略共识。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特色上,而学科特色的形成与大学自身的文化积淀密不可分,学科特色主要在于它的文化特色。由此可见,学科文化特色对于强校十分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我国财经院校主要组成部分的地方财经院校,为了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直都在探索强校的途径与策略。地方财经院校因其学科特性和面向地方等特点,更易于通过建设学科文化特色形成和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参与竞争,并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地方财经院校学科文化特色建设的内容、经验与不足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为地方财经院校更好地通过建设学科文化特色来做强学校提供借鉴。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方财经院校如何建设自身的学科文化特色。从这一目的出发,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理论、实践及历史三个维度分别展开分析与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并就相关概念作了界定。本文将学科文化特色界定为一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学术群体风格长期积淀的历史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这个过程也就是一所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过程。第二章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对大学学科文化特色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接着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从院校特点和学科特点两方面说明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一定要紧紧抓住“地方”和“财经”这两个特点;最后提出地方财经院校学科文化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学定位、重点学科、学术队伍、校园环境,这几个方面与学科文化特色的内涵、特征及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第三章将研究视线投向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实践方面,包括实践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本文认为,当前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科布局未能反映院校特点;学术队伍未能反映学科特点;学科文化特色内化不够深入。学科文化特色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学校,为了便于锁定产生症结的主体,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本文从大学层面着手对问题产生的特定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新增学科太多,发展速度太快;师资增量过快,单纯重视学历;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第四章对我国大学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思考进行了相应整理,并对其带给地方财经院校的启示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建设大学学科文化特色,从价值取向来看,既要合乎主流理念、着眼世界,又要保持大学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树立良性竞争意识;从建设保障条件来看,既要有赖于物质和制度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又要有赖于文化环境的塑造;从主观与客观关系来看,既有必要学习借鉴外在的办学经验,更需要坚持自主选择,保持与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第五章在结合学科文化特色的内涵、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实践和经验借鉴基础上,先提出地方财经院校学科文化特色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即适宜性、地方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原则,再从办学定位、人员结构、校园环境、制度文化和学科文化特色内化机制等方面构建地方财经院校建设学科文化特色的策略,这也是基于学科文化特色视角的强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