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控制的铁路钢桥节点裂纹扩展抑制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频次的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焊接式铁路钢桁架桥在服役期间易产生初始裂纹,带裂纹的钢桥节点部位往往承受的是来自各个杆件的复杂多轴荷载,因此,裂纹也多呈复合型扩展。由于钢桥节点的裂纹扩展模拟需要精细化的网格,建立全桥钢桥与局部钢桥节点的映射关系,完成钢桥节点裂纹的扩展路径模拟和疲劳寿命评估,具有很大的实际工程意义。此外,钢桥节点裂纹的扩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很强随机性和隐蔽性,对于萌生于结构内部或位于某些隐蔽性部位的裂纹,通过肉眼或无损检测也不易发现,对于已萌生的裂纹通过补强加固的方法抑制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也难以达到原设计时的要求,而且存在加固时施工操作困难的问题,为此,提出更为有效和普适性强的抑制裂纹扩展的方法,这将为提升桥梁的疲劳断裂寿命具有很大价值。本文基于铁路钢桁架桥的裂纹扩展路径的模拟、裂纹扩展寿命评估及裂纹扩展的抑制三个问题,主要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振动控制理论,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在ANSYS中建立了铁路钢桥全桥壳体有限元模型,根据列车与轨道的耦合作用和轨道垂直不平顺谱,通过MATLAB编程模拟编组列车过桥荷载,将该荷载施加到该全桥壳体有限元模型上,完成全桥壳体模型的动力响应分析。然后建立了含初始裂纹的钢桥节点实体有限元模型,将全桥动力响应分析所得的节点切割边界位移作为外荷载施加到该含裂纹的钢桥节点实体有限元模型上,完成动力相应分析。提取钢桥节点切割边界的应力时程,通过雨流计数法和Miner等效损伤量法将钢桥节点切割边界的应力时程转化为静力,在对裂纹尖端区域实现精细化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将该静力荷载反复施加到含裂纹的钢桥节点实体有限元模型上,利用相互积分法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幅值,实现铁路钢桥节点复合型裂纹的扩展数值模拟,再根据断裂力学Forman公式完成裂纹扩展寿命的评估。同时,还分析了初始裂纹长度和方向两个参数对裂纹扩展路径和裂纹扩展寿命的影响。最后,根据钢桥的结构型式、受力特点及动力特性,选取组合式的MR-TMD控制系统用于铁路钢桥裂纹抑制的研究,并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布置和参数设置的工作。由于ANSYS软件缺乏用于模拟振动控制的单元,利用FORTRAN程序联合ANSYS软件完成MR-TMD控制系统对铁路钢桥的振动控制分析,定量和定性比较分析了钢桥全桥应力时程的控制效果以及钢桥节点切割边界位移时程、切割边界应力时程、应力幅值、等效应力幅值、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幅值、裂纹扩展寿命等扩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控制效果,以说明MR-TMD控制系统应用在铁路钢桥上,对于抑制裂纹扩展和提升裂纹扩展寿命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鲜活”的美术活动是一种体验成功的情感活动和享受快乐的游戏活动,也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我以创意美术为支点,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努力让美术活动“活”起来。  一、情感为先,让心灵“活”起来  尊重孩子的天性就是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内心需要。所以我们要关注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因为,在美术活动中,正确选取和孩子的生活、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是活动成功的基础。  1.以喜欢的内容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
近年来,常州监狱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监狱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监狱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职能属性,积极探索政治改造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政治改造形式载体,持续推动“五大改造”落地
报纸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教育的融合推动了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发展变化。在教育领域中,作业和考试都是教师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部署,围绕如何通过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构建高效有序
近年来国内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多次发生弹性振动问题,弹性振动对构架疲劳寿命的影响已引起高度关注。现对国内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动应力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诉讼行为保全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这一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使其难以发挥保障当事人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效。近几年对民事诉讼行为保
"翻转课堂"近年逐渐在我国兴起,出自本土的"对分课堂"于2014年被复旦大学教授提出,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教学模式其实存在很多的共性。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优劣互见。体现在教师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