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电影这架造梦机器制造的影像世界,有时比真实的世界给人以更为强烈的视听真实感。影片《300斯巴达勇士》中,仅用两百人参加实际拍摄的战斗场面。通过后期非线编辑系统合成,就变为有数万人参加的战斗场面。而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是科技的巨手在推动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出现才演绎出这场银幕上的战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新技术手段——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于电影语言所起到的丰富作用。
本文首先对于文章所讨论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概念作出界定。给出非线性编辑数字影像技术目前的使用范围。它包括数字电视技术(用高清晰度电视和数字电视传输等)、数字非线性编辑电影技术(如电脑制作、电脑特技和电脑动画等)、数字印刷技术.电脑绘画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等等。而本文主要研究的非线性编辑技术主要针对电影领域尤其是针对电影语言。主要讨论非线性编辑自身的特点以及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电影语言魅力。
在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概念进行简单的界定之后,文章讨论电影语言的概念以及电影语言的发展。通过对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电影语言的研究,文章对传统的电影语言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对电影语言及蒙太奇理论,对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电影语言的超越进行了分析。
文章主要内容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电影语言的丰富。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传统影像的工作流程的区别,硬件设备的配置等。其次还包括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电影叙事的时空结构的突破、非线性编辑系统所建立的虚拟的现实、对传统电影语言中真实性的破坏和建立、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自身的技术特点所塑造的新的电影语言的新的节奏。作者发现非线性编辑系统拓展了电影语言,甚至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方法。另一方面,技术的使用方便性和普及性,给行业自由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对传统的权威和行业的垄断带来挑战。由于所使用的设备与传统剪辑不同。非线性编辑设备成本的降低使得电影制作的大门为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拥有影像制作的权利和自由。
PHOTOSHOP、PREMIERE、3DMAX等软件的出现更改变了电影后期剪辑创作。非线编辑系统实际上并不仅仅在改变电影语言,它在改变着电影的全部制作方式、传输方式,发行放映方式——总而言之由于非线编辑的引进,电影的语言表达产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化。以及由于使用这样的设备给电影创作带来的新发展。文章还对非线性编辑系统所使用的电影影像素材和创作形式于传统电影作了对比。由于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素材的来源更为广泛,使得创作人员所使用的电影语言得到丰富。非线编辑技术丰富了电影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由于实用的素材容易拷贝和复制,在信息共享的今天也带来关于版权以及肖像权等法律问题。鉴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灵活,素材的剪切变得容易,使得导演在电影语言的叙事上更加复杂。在今天的电影里统一影片讲述的故事的信息量是传统电影的2-3倍。这和技术手段的革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比如《通天塔》中,四个故事的平行叙述,在传统的电影编辑中单是素材的挑选就耗时巨大,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只要在电脑中建立几个素材库就完全解决了。同样地问题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画面时空的创造中也是如此。在《骇客帝国》中,观众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子弹在空中飞行的真实视觉感受。这正是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电脑动画的技术革新的产物。文章对传统的电影语言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解释了电影蒙太奇的传统理论,对非线性编辑系统对传统语言的超越进行了分析。包括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电影叙事的时空结构的突破、非线性编辑系统所建立的虚拟的现实、对传统电影语言中真实性的破坏和建立、以及非线性编辑系统自身的技术特点所塑造的新的电影语言的新的节奏。
同时,非线性编辑系统也给电影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曾经引发网民激烈争论的《一个馒头所以发的血案》事件,就是新技术的普及所带来的创作上各种问题的集中体现。当然这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比如需要建立新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甚至是行业的立法和行业监管。在此基础上,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引发出新的行业监管的问题,如何监管现在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的个人编辑电影而同时又不破坏这种繁荣的创作积极性。这些都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带给电影的新问题。电影是艺术,电影更是一种技术的产物,非线性编辑系统作为一种新技术出现必然给电影艺术带来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代表一种进步同时也带来一些以前不曾经历的问题,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电影语言的关系充分认识有助于这样一门新形式的剪辑的更好的发展。电影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形式与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方式。而电影语言的产生始终与机器设备运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电影语言的发展亦受制于特定科学技术基础。非线性编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视听技术既为电影语言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驰骋天地,也给电影语言带来不宜逾越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