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加,老年性疾病的治疗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因其隐匿性、普遍性等特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发生骨折后才被人们重视,故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它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系统性骨骼疾病。Op的并发症较多,最严重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Op的重要并发症之一。OVCF是Op导致的骨质进行性脱钙和骨小梁结构异常,患者脊柱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的压缩性骨折,其腰背疼痛、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继发性的心肺功能损害等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Op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通过休息、药物等保守治疗亦可缓解症状,但多数药物有不良反应,保守治疗后期易发生椎体高度丢失,局部后凸畸形及慢性腰背痛等后遗症,而且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可以加重骨质疏松,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患者死亡。而传统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椎弓根内固定等手术时螺钉对骨质疏松的椎体的把持力不足,以及老年患者对手术耐受力的下降,使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难以施行。这就为经皮在影像设备的帮助下向病椎注入填充物提供了前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影像引导下通过将穿刺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缓解腰背疼痛,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自1984年法国介入放射学家Galibert和Deramond等首先利用该技术治疗1例C2椎体血管瘤患者且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来,PVP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PVP最常用于治疗OVCF、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等。目的:探讨PVP治疗OVCF时对于疼痛缓解、日常功能恢复情况的作用及其规律;探讨该技术对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和分布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间于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115例患者,其中以获得完整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的61例、103节OVCF椎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来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疼痛缓解以及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程度,随访时间为术后1天、1月、3月、6月和12月;分组方法:根据椎体骨折程度Genant半定量法将103节椎体分成4组,A组4节,B组20节,C组31节,D组48节;测量每组骨折椎体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分析椎体的压缩程度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结合文献将骨水泥外漏于不同的部位分为3型:a型外漏至椎体周围软组织,b型外漏至邻近椎间盘,c型外漏至椎间孔及椎管内,计算各组骨折椎体的外漏率以及外漏类型的情况,分析椎体的压缩程度对骨水泥外漏的影响以及骨水泥外漏引起的临床症状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VP,成功率为100%。术前VAS为7.35±0.92,术后1天为2.51±0.64,疼痛缓解明显(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呈持续逐渐下降趋势;术前Oswestry评分为69.74±11.32,术后1天为16.61±5.63,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显著(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日常活动功能逐渐改善。2.术后A组前缘、中间、后缘分别增高为0.15±0.13mm、0.08±0.09mm、0.08±0.05mm;B组前缘、中间、后缘分别增高为1.0±0.16mm、0.03±0.10mm、0.1±0.10mm;C组前缘、中间、后缘分别增高为1.61±0.36mm、2.39±0.28mm、0.05±0.17mm;D组前缘、中间、后缘分别增高为3.33±0.20mm、3.03±0.10mm、0.05±0.17mm;A组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术前术后无显著增高(P>0.05),B组、C组和D组椎体前缘、中间椎体高度显著增高(P<0.05),后缘高度无明显增高(P>0.05);各组术前、术后椎体Cobb’s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0(0/4)、25%(5/20)、35.5%(11/31)、45.8%(2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和b型骨水泥外漏最为多见(92.1%),但是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结论:1.PVP能迅速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可以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方法。2.PVP可以部分恢复OVCF患者的椎体高度,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但是片面地追求椎体复位,增加骨水泥的注射量,发生骨水泥外漏的风险性大大增加。3.PVP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放射辐射较少,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费用较低,在当前我国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PVP更适合在医疗资源紧缺的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4.严格掌握PVP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认真操作,可以有效控制PVP的外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