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裘帕·拉希莉是当代著名的印度裔美国小说家。目前共有四部作品问世:两部短篇小说集《疾病解说者》与《不适之地》和长篇小说《同名人》与《低地》。国内外的拉希莉研究主要集中于后殖民、离散、女性主义以及文化身份等视角,而对其作品中的孤独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试图讨论拉希莉小说中移民的孤独感,以期为其作品提供新的阐释。裘帕·拉希莉笔下的人物多是久居美国的印度移民,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为了梦想远赴美国。但作为来自异质文化的边缘人,因为主流社会的歧视与偏见,他们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孤独:困于远离母国、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同时,又经历着婚恋关系恶化、父母突然意外死亡的情感伤害。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韦斯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拉希莉笔下移民的孤独问题。1973年,韦斯在其影响深远的著作《孤独:情感与社交孤立的体验》中将孤独划分为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其中,情感孤独涉及亲密关系或依恋对象的丧失,新近离异、寡居或失恋者都有可能导致此类孤独;而社交孤独则指在缺乏所期望的社交网络、社会关系时所经历的心理体验,迁徙、位移以及社会孤立都会引发此类孤独。根据韦斯的观点,移民是适于孤独感研究的常见群体。因此,本文将主要采用韦斯的相关理论来解读裘帕·拉希莉小说中移民的孤独问题。全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和结论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裘帕·拉希莉其人其作、相关研究以及多种孤独理论。第二、三章分别讨论情感孤独、社交孤独在拉希莉小说中的表现,其中,情感孤独主要源于移民婚恋关系的恶化以及丧亲,而社交孤独主要来自低质的社会关系以及低量的社会参与。第四章则指出移民遭受两种孤独感背后的主要成因。无论是情感孤独还是社交孤独,都与移民的跨文化身份、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文化冲突密切相关。本文在结论中指出,作为一位自身具有混杂身份的移民作家,拉希莉无法给出任何解决移民孤独感的策略,但是其对孤独问题的关注表现了她对在美印度移民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社会的无奈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