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外包的形式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但是“外包”的用词却到90年代才由西方学者提出。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服务外包方式逐渐被引入,国内的一大批商业银行,由于财务成本的控制,人员编制的有限性,迫使商业银行利用外包来解决。本文主要探讨了商业银行运营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的意义,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明确了相关概念,以NY银行S分行运营业务外包为研究载体,在金融同业竞争同质化,金融脱媒加速,商业银行外包业务扩展加深的背景下,分五部分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外包产生的背景,概括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我国无论是国有独资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已把业务外包当作降低成本、扩展业务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论述了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产生的理论基础。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相融合。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现状。这一部分总结了NY银行S分行外包的动因及模式,及该行开展的自评估工作。 第四部分分析了商业银行外包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对风险进行评价。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外包可以削减成本、集中核心资源、有效利用外部优势,从而极大的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但是,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外包带来的种种风险,从而使得业务的不可控性加大。 第五部分是对外包风险提出了相关监测与控制的建议,分五个层面围绕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目标开展论述。 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及对运营外包进行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运营业务外包风险,促使自身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