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郁”工艺是我国湖南益阳市的传统圆竹手工艺,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小郁”工艺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衰落,至今手工艺人已经寥寥无几,传承后继乏力,对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探索迫在眉睫。“小郁”工艺是一项实用性工艺,价值核心在于其工艺技术以及背后的造物思维。本文研究将引用知识管理领域的SECI知识创造理论模型,探讨其在工艺知识传播方面的适用性,并根据提出的工艺经验性技术知识显性化的策略,对其工艺知识进行记录、梳理和表出,生成可以指导工艺学习和在设计的移动端工艺手册,提高工艺的传播效率。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田野调研法、映射分析法以及试验分析法。首先,对SECI知识转换模型的四个知识转换的四个步骤及策略(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进行分析。结合对“小郁”工艺的二手资料分析,找到SECI知识转换模型与目前“小郁”工艺知识创新与传承的呼应之处,由此提出其经验性技术知识显性化的策略。根据策略对“小郁”工艺知识进行显性化。主要包括表出化和联结化两个步骤,而表出化和联结化以共同化为前提。在共同化阶段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对工艺进行实地调研和记录。表出化阶段,对既有的工艺知识信息进行梳理,提取其中的经验性技术知识并作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法,对“小郁”工艺核心技术“郁口弯曲”和“竹枝丫花”的知识进行表出化。在联结化阶段,通过传统工艺程式化逻辑梳理和工艺知识分类梳理,完成“小郁”工艺经验性技术知识的信息联结化。最终通过文字、图片、移动应用的结合,完成媒介的联结化,实现“小郁”工艺经验性技术知识的显性化,提高其知识传递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工艺传承和设计转化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