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前人对“匪”的各种论述为基础,首次提出“匪”意识的概念,并以“匪”意识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具体表现为主要内容和案例。通过对“匪”意识的审美内涵、形成原因、流变历史以及社会影响,对“匪”意识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发掘出文学现象背后的审美趣味、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绪论初步分析“匪类”“匪性”等现象,引出了“匪”意识的提法,并对“匪”意识概念、研究现状、研究前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做总结陈述,为之后的深入研究做铺垫。二、“匪”意识的审美内涵及原型性文学主题:这一部分的重中之重是厘清文章提出的“匪”意识的审美内涵,而对于“匪”字的文字学意义探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了解“匪”字及相关词语的含义,才能规范后文所用到词语的审美内涵所指,避免杂糅混乱。精确界定出“匪”意识的审美内涵所在,再探求匪类人群在历史上的活动轨迹,并与已有丰硕研究成果的“侠”意识等作比较,提升了“匪”意识的社会历史地位,并与后文的原型性文学主题遥相呼应,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三、“匪”意识的流变:“匪”意识表现在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用文学概念代替文化概念,缩小了研究的范围,进一步确定了论文的文学性研究方向,为避免对整个文学史做综述,走向泛泛而谈,在这一章以各个时期“匪”意识表现的具体特征为纲,力求对特征概括精简,分析到位。四、“匪”意识的形成:在做好历史综述的基础上,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从社会原因、心理原因、文化原因三个方面,提炼出“匪”意识形成的具体原因。五、“匪”意识现象的意义分析。对“匪”、“匪”意识的由来、流变、表现等方面的初步研究完成后,进一步论证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十分必要。力图认识“匪”意识在中国一直存在的根源所在,剖析深层影响。“匪”意识的提法虽是第一次提出,但其相关论述已有丰硕成果,因此本文力图在做好文学史文献系统综述的基础上,抽离出各时期具体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在“匪”意识对国人的深入影响方面深入探讨,力求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