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并总结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的临床解剖特点和制备技巧,对其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2016.92018.9期间,选取16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使用SMAPF同期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其中男11例,女5例。肿瘤类型如下:舌部鳞癌6例,口底腺样囊性癌2例,腭部粘液表皮样癌2例,口底鳞癌2例,颊部鳞癌4例。年龄7080岁,平74.5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为6个月。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分类如下:T2N0M0 2例,T2N1M0 2例,T3N0M0 10例,T3N1M0 2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面动脉走行及其分支进行检查,尤其对面动脉的分支颏下动脉走行进行检查,并标记颏下动脉在二腹肌前腹附近穿支在体表的穿出点,依据肿瘤病灶大小及穿支在体表的血供范围对皮瓣进行初步设计。术中采用顺逆行相结合方法制备SMAPF,先对面动脉、颏下动脉、颏下静脉回流及穿支初步解剖和探查,最终确定皮瓣设计,切取制备该皮瓣。切取皮瓣后行颈部功能性淋巴结清扫,并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最终依据缺损大小对皮瓣修整后进行缺损区修复。术中记录皮瓣面积大小,血管蒂长度,手术时间及静脉回流类型。术后患者平卧位,头部稍偏供区10度,并保持头部制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促进微循环药物及营养支持药物,术后710天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患者皮瓣修复外形效果、语音功能、吞咽功能、张口度、复发情况,对SMAPF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CDFI显示16例患者颏下区中线双侧均有血供,穿支出现率100%,患侧受检血管未发现血管栓塞、粥样斑块等异常情况。2.16例患者颏下动脉均有紧密伴行静脉,其中4例同时有非紧密伴行静脉;静脉回流主要为:(1)颏下静脉在颌下腺内侧汇入面静脉—向后走行于二腹肌后腹上界—二腹肌后腹内侧—面总静脉—颈内静脉(14例);(2)颏下静脉汇入面前静脉后—二腹肌浅面—颈外静脉(2例)。3.SMAPF的面积大小为(3.0cm×4.5cm)5.0cm×8.0cm,血管蒂长为7.2 cm8.5 cm,平均7.7cm;6例用于修复舌部缺损,4例用于修复口底缺损,2例用于修复腭部缺损,4例用于修复颊部缺损。4.手术时间为2h 30min3 h 20 min,平均2h 50 min,相较于前臂游离皮瓣时间缩短1h2h。5.颈部淋巴情况:本组患者中临床Ⅱ期2例(T2N0M0),Ⅲ期14例(10例T3N0M0,4例T23N1M0)。对于其中4例cN1患者的淋巴结处理,通过对颏下动脉穿支的仔细解剖,不携带颏下淋巴脂肪组织,可做到Ⅰ区淋巴结的彻底清除。4例cN1患者术后病理检查1例为pN1,其余为pN0;剩余12例cN0患者术后病理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6.16例皮瓣存活率为100%;1例患者术后第1天皮瓣出现局部淤血、肿胀,未予以特殊处理,45天后皮瓣恢复正常。7.随访312个月,无失访,术后1个月患者下床正常活动,术后3个月口内创口基本愈合,术后6个月患者活动及饮食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目前无一例复发。结论1.SMAPF血管恒定,血运可靠,制备的血管蒂长度和皮瓣面积可以满足口底、颊部、舌、腭部的软组织缺损需要。且皮瓣制备简单,创伤小,供区损伤小,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2.SMAPF相对于游离皮瓣修复方法所需手术时间短,满足不耐受长时间全麻的患者,降低了手术风险。3.SMAPF通过仔细解剖可不携带二腹肌前腹和颏下淋巴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