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而作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各环节不可缺少的人、财、物保障——应急公共投入,其保障是否有力、使用是否高效,将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有限的应急公共投入资源,提升其使用效率,为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成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但现有文献对公共投入效率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而对应急领域公共投入效率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对应急公共投入效率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本文紧紧围绕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评估及影响机理等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在评估我国应急公共投入静动态效率的基础上,分别发现了其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效率高低的内部因素(投入规模、投入结构、监管机制)和外部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政策建议。具体如下:(1)通过对我国应急公共投入现状分析发现,在各项应急公共投入中,数财政投入比重最大,信贷、保险、捐赠等市场资金投入比重较小;在事前预防阶段,中央财政投入远小于地方财政投入,而在事中响应和事后恢复阶段,中央财政投入远大于地方财政投入,说明中央重在“救”、地方重在“防”,与现行法规不一致。另外,还发现目前政策对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在重特大突发事件的支出责任不够明确,甚至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对一些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灾难,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政策尚为空白。(2)基于核心假设“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运用投入导向DEA模型,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我国应急公共投入静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存在高效率区域不连通,并且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状态;应急公共投入规模效率偏低;影响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主要内因有投入规模、投入资源配置及监管机制、政府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应急公共投入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现象。(3)基于核心假设“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运用投入导向Windows DEA模型,从不同窗宽来探究“产出滞后”对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影响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动态技术效率、动态纯技术效率呈现递减,动态规模效率呈不规律变化,并且不同的窗宽可能会使决策者对决策单元动态规模效率变化趋势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因此,在评估投入效率时,必须考虑“窗宽”的选择。(4)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分析发现:应急公共投入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有较多的省份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正向空间相关性。同时,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在空间上呈两极集聚现象,即东部省份的辐射效应强,呈现出扩散效应;中西部省份缺乏高效的投入资源共享机制,其比邻的某些高效率省份也未对其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表明区域共享协作机制可能会对应急公共投入效率提升产生重大影响。(5)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外部因素发现:经济环境是影响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发展GDP同时,需配套增加医疗资源才能有效提升应急公共投入效率;决策时若仅采用静态技术效率或动态技术效率会出现偏差,使用综合效率要注意静态效率、动态效率的权重设定。最后,本文在梳理归纳研究结论和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构建应急公共投入新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总体思路,从优化应急公共投入结构、建立区域协作共享机制、建立投入绩效评价机制等6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应急公共投入效率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