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很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民科技、文化和心理素质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相适应。一个以农立国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强则国家强,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直指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而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将成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唯一路径。 国民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国民中人口最多、基础素质最低的群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市场化,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使农民充分就业都离不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辩证而统一的关系,只有开发出来了,才能加以合理、充分利用。所以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能否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深刻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要性与迫切性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研究,制定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向人力资本转变的战略和相应对策,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提供战略思路和具体建议,从而加快我国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论文以黑龙江省这一农业大省作为典型例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开展多层次、多级别、多形式的农村教育的对策。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农村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资源、经济与社会背景。采用博弈模型方法对农民教育投入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农民个人投资收益率;设立了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模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同时也验证农村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所起的作用。 上述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方法,为农村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寻求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