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语法规则,“被”在现代汉语里作为一个被动标记,通常是不能与不及物动词搭配构成被动句的。跟它搭配构成被动句的只能是及物动词。然而,从2009年度开始,一种新兴的“被XX”却首次将不及物动词纳入了被动句中。这一句型是一种贬义格式,表示“主观认为并且强加于某人”的语法意义,同时也表示公民的权利得不到维护,公民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其用法中,包含了“否定、讽刺、无奈、诙谐”等丰富的语用价值。“被XX”的这一句型,与一般的“被”字句形成了互补和对立的关系,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和特别的寓意,便是其流行的原因。本论文共分六章对“被XX”结构做了具体的阐述。绪论部分概括地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被”的历史演变做出了细致的阐述,指出了“被”由名词转化到动词,又从动词转化到“被”动句标记的过程。然后分析概括出传统“被”字句的使用结构通常是:“NP+被+NP+VP”和“NP+被+VP”,及其结构的基本特点。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被XX”结构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首先是“被XX”的来源。其次是这一结构的含义。“被XX”来临的根源是公民的权利得不到自由的主张,而公民自己又开始意识到应该争取这种权利。“被XX”结构最终体现的就是“被迫性”的效果。第三章对“被XX”结构形成的理据,分别从“社会事件”、“行为动作”、“象形”以及“特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被XX”结构产生的原因,离不开这几种理据性。总结出这四种理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被XX”结构。第四章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被XX”结构中“XX”的成分,由“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及“形容词”构成。第二部分进而分析了这四种成分的语义状态化,得出了“XX”成分基本上都是不具备离散性与时间性的词汇。第三部分将传统的“被”字句结构与“被XX”结构进行了比较,分别从概念方面、使用范围方面以及构成方面,得出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与相同部分。第五章是对“被XX”结构的话语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一结构在语言方面、社会实践方面的理据性。结语部分对本文所研究的课题做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