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作为农村的一种生产要素,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生产功能。但在中国由于农村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来界定农民的各项保障,在历史进展的不同时期,农村土地不同程度地发挥社会保障功能,一定阶段里在社会稳定和政策实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农村土地的功能包含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土地作为农民基本社会保障的载体,拥有一定数量的农地,就是农户保障的依托,是其实现保障权利的前提。由于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导致区域间农地保障功能存在差异,区域间农村经济的外延能力和农户非农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不同,促使农地保障功能强度上也出现了差异性。并且这种情况下的农地保障功能还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和江西省两个不同发展区域的两个县有关农地保障功能作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支撑。在浙江省新昌县和江西省上饶县县域区域选取县城近郊和相对较偏远的两个乡镇农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到了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乡和清水乡、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和城关镇农户农地保障功能相关数据,共173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比实证分析,发现各乡镇、各县域农地保障功能存在差异。另外,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其保障功能差异性存在的真正原因,发现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实质为不同区域农户收益差异,主要为非农生产收益差异。要解决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这个问题,建议建立一个涵盖农户生存、就业、医疗、养老保障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渐弱化现有的依托农地不稳定的保障功能,这样既可以把农地解放出来提高其基本生产功能,还不影响农户从事非农业生产取得收益,从而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包括本次研究的背景、依据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我国农地保障功能的概念及其发展,农地保障功能的发展与农地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农地保障功能的绩效表现和功能表现形式,并对农地保障如何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作一个理论概括,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选取了浙江省新昌县澄潭镇和城关镇、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乡和清水乡作为调查区进行实证数据收集。根据数据实证分析县域之间及县域内两乡镇农地保障功能的区域差异性。并利用数据对区域差异存在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的原因是区域农户非农收益差异导致。提出解决区域农地保障功能差异的有效方法:逐步弱化以土地为依托的农地保障,把农地从保障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增强生产功能。第四部分,在前文对农地保障功能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型结合数据对农户的保障作用认知情况及其保障行为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结合农户对农地保障态度认知及实施意向,得出解决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的出发点,为下文设计可行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五部分,对策与建议。此部分在针对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的实际情况下,分析弱化农地保障功能成为解决区域差异切入点的原因所在,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弱化农地保障功能、增强农地生产功能的建议,提出了弱化农地保障功能的途径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分析得出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的内在原因以后,针对前面的建议,产生出对策:弱化农地保障功能后必须有个相应的能够承担以土地为依托保障功能的新机制体系,即在解放农地保障负担提高农地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简要说明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过程。第六部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