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的新阶段。在网络人际交往中,昵称和头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人们对于网络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化感知和在热情、能力、接受度、喜爱度和交友意愿上的评价,以及在明确用户性别的情况下,人们对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化感知和印象评价是否有所不同,探究了人们更偏爱的昵称—头像组合。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化感知,不仅能更合理地进行印象管理,对各种头像和昵称形成更加客观的看法,而且充实了刻板印象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研究网络人际交往和互动的新角度。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以风景类网络头像为切入点展开了问卷调查,收集了 104张风景类的头像图片,将其进行分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别化感知的判定评价。研究结果发现,风景类的头像图片大致可以分为7类,即花草树木类、城市建筑类、海滨风光类、蓝天白云类、山林水泽类、田野村舍类。其中花草树木类的头像偏向于女性化,城市建筑类、海滨风光类、蓝天白云类、山林水泽类和田野村舍类的头像偏向于男性化,同时选出了最具有男性化倾向和女性化倾向的头像图片作为研究二的实验材料。研究二以研究一的实验材料为基础,将网络昵称中真实姓名这一类别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采用2风景类头像图片(男性化、女性化)×2昵称(男性化、女性化)的被试内设计,研究头像和昵称相匹配时人们在热情、能力、接受度、喜爱度、交友意愿上的评价。结果得出,人们对网络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化匹配和印象评价存在差异。从热情维度、接受度的维度来看,人们对女性化头像—女性化昵称组合的评价更高,但昵称—头像的四种匹配组合在能力维度和交友意愿维度以及喜爱度上的差异较小,支持了热情优先效应,与大众的性别刻板印象相符合,同时也发现人们更喜欢网络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属性相一致的组合。研究三以前两个研究为基础,并增加了用户性别为新的变量,使用2风景类头像图片(男性化、女性化)×2昵称(男性化、女性化)×2用户性别(男、女)的被试内设计,探索人们在热情、能力、接受度、喜爱度、交友意愿上的评价。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能力维度上,用户性别为女性—女性化昵称—女性化头像组合的评价更高;在喜爱度和交友意愿上,用户性别为女性—女性化昵称—男性化头像相匹配的组合评价最高。从接受度上来看,用户性别为女性—女性化昵称—女性化头像组合更受欢迎。在热情维度上,人们对性别化昵称—性别化头像—用户性别匹配的8种组合的评价没有太大差异。研究三的结果与反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综合三个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网络昵称和头像的性别化感知还是比较清晰的,当不同的网络昵称、头像和用户性别相匹配时,人们在印象评价的维度上体现了不同的偏好。最后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