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HZ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尺寸逐渐减小且集成度日益增大,这导致了单位尺寸下的热流密度急剧提升,因而微电子系统的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设计研制传热效率更高、结构更加合理的微通道换热器以提高微尺度下的传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微通道换热器中的最小流动单元,以单个微通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介质假设,采用变物性参数设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截面形状的平直矩形微通道和不同凹槽结构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问题进行研究,为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去离子水在不同截面形状的硅基矩形微通道内的流动传热问题,建立了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增大通道入口流速,传热性能和综合性能提升,传热面温度降低,但微通道流动阻力显著增大。在截面高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通道截面水力直径的增加,流动阻力减小,传热性能下降,微通道的综合性能提升。在不同限制条件下增大通道截面高宽比,微通道内流动阻力变化趋势不同,但均提升微通道传热性能,改善通道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有效提升对传热面的冷却效果。当截面宽度保持一定时,在截面高宽比大于2后继续增大高宽比,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对传热面冷却效果的提升幅度明显减小,微通道的综合性能出现降低趋势。考虑到微型设备周边的可用空间有限,在微通道结构设计中截面高宽比应设计在2到4之间。为了强化微通道换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凹槽结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传热特性,分析了微通道的综合性能,讨论了槽深度、槽宽度、槽间距、槽数量和凹槽布置方式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矩形微通道侧壁添加凹槽会导致微通道流动阻力增大,综合性能降低,在入口流速较低的情况下,即入口流速小于2m/s时,其传热性能也会劣于平直微通道,此时应选择各项性能更优的平直微通道散热器。而在入口流速较高时,即入口流速大于4m/s时,较浅槽深度、适中槽宽度、较小槽间距的对称布置凹槽结构有助于提高微通道的传热能力、强化对传热面的冷却效果,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槽深0.02mm、槽宽0.3mm、槽间距0.3mm的凹槽结构矩形微通道散热性能最佳,相较于平直微通道,传热因子j提升了 12.2%,传热面温度降低了 4.8K。凹槽数量的增加会使得微通道流动阻力增大,传热性能提升,综合性能小幅降低,但当凹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凹槽数量,微通道传热性能和综合性能出现大幅下降,故在设计中应避免在微通道侧壁布置大量矩形凹槽。凹槽的错位布置能显著降低通道内流动阻力,传热性能降幅较小,凹槽对称布置时传热性能优于错位布置,虽综合性能略有下降,但却能有效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效果。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国庆前夕,本站记者参加了德州仪器(TI)的技术研讨会,研讨会涉及TI不同系列的产品线以及通信、工业控制、消费、医疗等各种应用领域。研讨会上,除了TI的优秀产品和技术让人欣喜之外
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高精度的电子血压计性能评价系统实现方案,系统具有静态压力检定、加压特性曲线检定、功耗检定等多种功能。系统硬件基于STC12C5A单片机、E8CC气体压力传感
目的 探究血小板在COPD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122例初次入院被确诊为COPD且排除血液、肿瘤、肺血栓栓塞症等相关疾病
利用雾化营养液生物反应器(简称“雾化反应器”)对马铃薯(Solanumtuberoum)苗的培养和微型薯的诱导进行研究。分析了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营养雾传递和糖消耗的变化以及微型薯诱导的时间进程,培养结
为了提高激光光斑位置测量精度,考虑影响光斑测量精度的因素,并对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了抑制由于气溶胶散射导致的激光后向散射,研究距离选通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四象限探
为了对食物品质进行非接触式评价,采用6种费加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阵列设计并研制了可对被测食物进行无损检测的电子鼻系统.系统主要由采样模块、控制模块和上位机组成,
超低频振动信号参数的检测在工程应用方面前景广阔,针对原有测量系统难以应对复杂的工程环境问题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中的VFC电路的特殊工作原理使得其能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产生的高频脉冲干扰问题。该系统经过试验标定,精度达到了0.88%,可以完成对超低频信号的精确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当教育迈入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题的质量时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倡导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问学"课堂是实现"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