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列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进行制动时,车轮踏面和闸瓦会发生接触,并进行剧烈的滑动摩擦。车轮踏面和闸瓦表面均存在着微米量级的粗糙度,故在实际的列车制动过程中只有少量微凸体发生接触,真实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这就使得少量微凸体承受较大的接触载荷,应力的集中使材料局部温度过高出现“闪温”点,进而导致车轮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变差,车轮表面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降低,车轮踏面磨耗增加。从介观尺度对滑动摩擦过程中的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重载列车踏面制动过程热-机械-组织耦合求解及踏面剥离失效机理研究》项目编号: 51875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进行制动时,车轮踏面和闸瓦会发生接触,并进行剧烈的滑动摩擦。车轮踏面和闸瓦表面均存在着微米量级的粗糙度,故在实际的列车制动过程中只有少量微凸体发生接触,真实接触面积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这就使得少量微凸体承受较大的接触载荷,应力的集中使材料局部温度过高出现“闪温”点,进而导致车轮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变差,车轮表面硬度和摩擦学性能降低,车轮踏面磨耗增加。从介观尺度对滑动摩擦过程中的接触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预测接触表面的热、力分布状态,为提高车轮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W-M分形函数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完成二维、三维粗糙表面轮廓的建立,分析表面形貌在不同分形维数下的变化规律。以Herzt接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微凸体在侧接触状态下的变形机制,引入微凸体等级以及面积密度公式,进而得到整个三维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与接触载荷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将得到的三维粗糙表面上点的坐标提取,利用Soildworks构造出介观尺度下的双粗糙平面接触模型,将其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完成了不同工况下双粗糙平面高速干滑动摩擦过程热-机械耦合介观尺度仿真,得到了滑动摩擦过程中粗糙表面瞬态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表面形貌及滑动速度、环境温度等参数对双粗糙平面高速干滑动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W-M分形函数利用极坐标建立宏观尺度下的三维圆柱形双粗糙接触表面,导入Abaqus软件完成了双粗糙圆柱接触表面旋转干滑动摩擦的热-机械耦合仿真,得到表面温度场随循环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出现的位置及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介观尺度下双粗糙平面和柱面在高速干滑动状态下表面微凸体间的接触特性和摩擦特性,对研究高速重载列车轮轨滑动摩擦及踏面-闸瓦滑动摩擦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车辆悬架系统是车辆车体与车轮之间所有传力的连接装置的总称,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和导向机构等构成。车辆悬架系统安置于车体与车轮之间,用以连接两者,并消除由颠簸路面产生的振动冲击对车身的舒适性能的不利影响,可以改善乘坐舒适性。主动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但其中往往存在着工作时滞的问题,会影响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针对悬架系统的时滞问题,引入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减振器进行具体工作如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采用线控制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成为车辆构型的趋势。此构型车辆的制动系统是由高度电气化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及轮毂电机再生制动系统组成,发生制动故障的可能性较高,同时该构型车辆在制动方面有较好的容错潜力,因此研究线控制动的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执行器失效后的稳定性补偿控制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开展如下研究:(1)根据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构型,建立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模型、轮毂电机再生制动系
模态分析是对汽车NVH性能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悬架零件作为重要的支撑部件,保障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悬架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求解模态参数,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往往是基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已知的情况下来求出模态参数。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比如汽车运行工况,此时的输入参数难以测得,传统的模态识别手段不易于求解此类问题。针对于如何仅根据输出来识别模态参数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基于盲源分离算法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同时也会使车辆制动力发生衰减与丧失,不利车辆安全行驶。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输出的制动力矩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液压力
目前国内外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均是使用层间完全连续接触的层状线弹性体系理论,然而基于这种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设计计算,一方面难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松弛等粘弹性行为;另一方面,沥青路面结构的层间接触并非完全连续,因此会造成路面结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与路面实际运行状态存在差异。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本文基于解析的方法开展了层间非完全连续沥青路面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具体内
载荷谱外推是载荷谱编制的重要步骤,即将由短时载荷谱根据分布规律扩展为全寿命域。载荷谱概率密度估计是载荷谱外推的关键环节,采用不同方案估计载荷谱概率密度的精确度存在差别。针对传统核密度估计的边界偏差问题,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引入载荷谱外推过程中。基于此,本文以车辆后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外推方法、非参数外推方法和扩散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载荷谱外推,计算疲劳损伤;从拟合效果图、拟合优先度、外推载荷谱
大跨度斜拉桥凭借着良好的跨越能力、抗风性能及经济指标,已成为铁路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并在物资流通、人员出行和抢险救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减小地震下的内力响应和抵抗温度变形,大跨度斜拉桥常采用半飘浮或飘浮的隔震体系。但由于纵桥向缺少有效约束,在偶发地震荷载和常遇列车制动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结构响应。本文针对半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及在地震和列车制动力激励下的响应特点,提出了一种控制结构纵向振动
振动碾压是路堤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方法,然而振动碾压机械与路堤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仍不太成熟,同时乡村公路振动碾压施工对周边低矮建筑结构的影响评估有待加强重视。基于以上考虑,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上述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分别开展了小比例尺室内模型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从宏、细观两个角度揭示振动碾压-路堤填土相互作用机制。以不同轮重和压实遍数为关键因素,以路堤土沉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独柱墩曲线梁桥凭借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的优势,被大量的应用于城市主体交通体系与市域快速路网的建设中。但由于“弯扭耦合”效应在曲线梁桥的使用稳定性方面影响较为突显,近年来,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多起因车辆偏载作用而导致桥梁结构发生倾覆或坍塌的事故。因此,亟需从解决曲线梁桥倾覆事故的角度去分析曲线梁桥的稳定性。曲线梁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特点也需深入研究,以防止协同效应造成
管片运输车是一种专门用于隧道施工的工程车辆,主要用于完成预制管片的运输。运输方式可分为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两种,无轨运输即胶轮式管片运输车。有轨运输效率低且成本较高,而胶轮式管片运输车具有可靠性高、操作安全等特点。因此,胶轮式管片运输车发展空间广阔,常规的工程运输车辆的轮胎在弧形面上正常行驶时,只有轮胎的最外沿与地面接触,增加了轮胎的压力,容易造成车辆爆胎的情况。本课题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设计了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