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农村金融全覆盖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且分布不均、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等问题长期存在,金融普惠程度很低。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这是“普惠金融”首次写入党的执政纲领,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山西省是我国的资源型大省,呈现出特殊、典型的区域经济特征。本文以山西省9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普惠金融体系,测度评价了96个县(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探求了影响山西普惠金融水平的因素,这对提高山西普惠金融水平,加速其转型发展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山西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统计描述和分析,进一步对2012年山西96个县(市)普惠金融水平进行测度分类和评价。研究表明:山西普惠金融水平普遍偏低,呈高、中、低三类,普惠金融低水平县(市)是主体构成,占比63%,普惠金融发展中等水平占比28%;类内县(市)问的供需构成差异鲜明,出现不同程度的层级分化;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普惠金融水平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晋中、太原地区,普惠金融水平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晋东南、晋南地区。最后,探究了影响山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政府管制是山西省普惠金融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山西普惠金融水平。基于上述研究结论,针对如何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对山西96个县(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测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衡量山西的普惠金融水平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丰富了现有的关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有助于制定进一步有效提高山西省的普惠金融水平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助推资源型省份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