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质量管理观认为,过高或过低的过程能力指数都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存在最优的过程能力指数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六西格玛管理观认为,在过程能力最优的状态,即过程达到六西格玛时,却能降低不合格品率,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并增加利润。 这就要求企业能计量六西格玛战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推动和激励企业对六西格玛战略的持续实施。目前,国际上对六西格玛管理经济效益的客观性研究很少,通常都只是利用著名企业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建立了额外成本的计量模型,从而为六西格玛管理经济效益的测量提供客观性依据。 本文包括六章的内容: 第一章概要地介绍了六西格玛管理法和质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并概述了统计技术在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基于传统的质量管理观,研究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利润的计量模型。 第三章介绍西格玛水平的计算方法,推导出过程无漂移和有漂移时,西格玛水平与产品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质量经济效益观,不仅建立基于传统观的经济效益计量模型,笔者还基于田口玄一博土的质量工程学和质量损失函数建立六西格玛管理经济效益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六西格玛管理的观点,即随着西格玛水平的提高,企业的额外成本呈曲线下降的趋势。 第五章探讨了数据非正态分布时,六西格玛管理经济效益的测量。一是将数据通过正态性转换,研究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二是直接利用非正态分布的性质,简单地提出基于质量工程学的经济效益研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