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社会保障也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同时宋代既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达的朝代,又是社会矛盾最复杂的朝代之一,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灾害频发,同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民户失地现象严重,流民、乞丐、孤苦老人随处可见,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建立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要探讨的内容是宋代社会保障系统,包括仓储备荒、贫民保障、官员保障和民间力量的社会救助四个方面。通过对保障机构的渊源与创立、机构和人员设置、发展及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社会保障的作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第一章简单地论述宋代社会保障发展的条件。宋代社会保障发达,涉及面广,是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政府出于控制社会维系统治的需要,也与理学发达仁政理念有关。第二章是备荒保障。宋代备荒保障措施主要是设置仓储,继承了前代的常平仓和义仓,并独创了社仓和惠民仓、举子仓。将依次介绍各个仓储的设置、功能和利弊。仓储备荒是宋代社会保障的最基本措施。第三章是贫民保障。包括资助贫病孤老的机构,如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病患、提供药物治疗的专门机构如病坊、安乐坊、安济坊;医疗救助机构如太平惠民局、施药局、和剂局;遗弃婴幼儿救助机构有婴儿局、慈幼局;助葬机构漏泽园、义冢等。本文将逐个介绍每个机构的创立、管理制度和后期发展。第四章是官员保障。宋代官员可说是待遇优厚,不仅对在职的老年官员给予优待和特殊礼遇,而且对致仕的官员给予物质和精神补偿,当官员去世后还给予一定优恤,可以说官员享有的保障最好。第五章讲民间慈善救助行为。除了官方救济之外,民间的社会救助活动也是层出不穷,作用也日益提高。就民间救助主体而言,主要有士大夫、富商、僧侣及妇女等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比如创设义庄、药寮、施舍衣物粥米、收留难民等多种方式来帮助穷民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第六章是简单的总结。宋代社会保障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制度化、多元性特点。它稳定了社会秩序,挽救了大批民众的生命,缓和了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等作用。但是在救助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还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弄虚作假弊端丛生,救助机构废建频繁,随意性大,及社会保障不平衡等。